泽连斯基硬了,这是疯了还是一种优质的表现?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和万斯对撕硬扛,鲁比奥脚趾都快抠出三居室了,乌克兰大使无奈揉额头,而且是公开的面对全世界的直播。这一切来的都是这么的戏剧性,有些人说这是泽连斯基没有外交经验的幼稚,有人说这是特朗普和万斯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

中国有句话叫做:“身居高位者无庸才”。反正我觉得至少是比猫哥要聪明和周全的多,更何况他们背后都是有智囊团队的掌控的。
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
我们仅从这场对撕表演,来分享对欧洲、对美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才能够利益最大化。
来跟着猫哥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此文比较长,干货在后面,希望您看完。
首先,我们来看,此次表演对特朗普的影响。
特朗普上台的主要因素当然是有其让美国优先的政治口号的加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个人白人至上我行我素的个人魅力,应该更是主要原因。因为美国人已经受够了死气沉沉建制派的刻板。
所以特朗普总是在树立一种放荡不羁和桀骜不驯的人设,包括他独特的舞姿,都是他及他团队设计的一部分,我们最近看到特朗普对加拿大的态度,对英国首相说你们英国能否单独对付俄罗斯的硬呛,对马克龙表现出来的不耐烦,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无礼斥责欧洲等等,都是这一个目的。

而这场戏,还是老套路,塑造一个为了美国利益,特朗普可以不惜损害美国国际形象也要表现出来美国式的傲慢,这看似冲动和无礼,实则是在给美国人洗脑,令美国人重拾大国傲慢的自信。这一点如果了解美国人或是看过很多美国经典电影的人,对于美国作品中的美国式的幽默、美国式的调侃和美国式的傲慢,应该能够理解特朗普的做法。
同时,也是对外表明,特朗普对“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坚定不移的态度。同样是一种美国精神的塑造和个人魅力的塑造。
而万斯的表现,就是一个道具或是导火索,完全是配合作用,反而边上的那位我看清是什么身份的人,就是引子,还没有正式谈话,他先责怪泽连斯基说:“到白宫与美国总统会谈,为什么没有穿西装”,一句话给泽连斯基说的一脑袋问号,结结巴巴的说:“我没有合身的西装,等到签协议的时候我会穿的”。很明显的蔑视和傲慢。也许是由衷的轻视,也许是剧本。

其次,这场戏对泽连斯基也是一个剧本,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泽连斯基在美俄谈判的问题上突然硬气了。
一个是与当前的局势有关,也就是破罐子破摔了,反正也是餐桌上的一道菜了,那我就恶心你们的同时,还能树立一个为了乌克兰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给自己的从政后的各种傀儡形象洗白,给自己和乌克兰留下最后一点的尊严。
另外是与其被抛弃,不如挑起美国和欧洲的撕裂和对立,让这潭水更浑,争取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说白了,是他已经预判了自己的下场和欧洲的反应了。
事实也证明了,泽连斯基和特朗普的这场戏也的确是在欧洲引发了一些波澜。
美乌总统之间的公开“对骂”在全世界引起震动。第一时间,多数欧洲领导人选择支持乌克兰。
毫不意外,这场会谈又一次在欧洲制造了分裂。法国、英国、波兰、德国等国领导人力挺泽连斯基,欧盟外长直呼“自由世界需要新的领导人”,当然必须要还有那些例如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等的一众小国多要出来喊两嗓子。而匈牙利则站在美国一边。
于是泽连斯基就更有底气了,据说是被轰出了白宫后,马不停蹄地直飞英国,找著名的搅屎棍子去寻求“粪发涂墙”去了。

这出闹剧的背后,其实,就是在双方的利益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演给世人看的戏。从美乌总统会晤结束之后的双方声明看,以及特朗普接受记者提问时的回应看,双方并未撕破脸。特朗普仍然期待与乌克兰达成矿产协议,仍然欢迎乌克兰人在“准备好和平”之后回来与美国谈判,而泽连斯基也在声明中感谢了美国和美国领导人与美国国会的支持。但是,乌克兰领导人继续强调,和平,必须是公正的和平;和平,必须是有保障的和平。
诶呦,你们演戏能顾忌一下欧洲和乌克兰人民的感受吗?有评论说“欧洲震惊,乌克兰人哭了”。
那么我们再来分享,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冲突以及欧洲力挺泽连斯基的局面对美国和欧洲产生的影响如下:
对美国的影响
在外交层面的外交形象受损:美乌领导人公开对撕,使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外交形象受到冲击,被指责为“欺负盟友”,破坏了二战后的外交秩序和传统礼仪,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国外交的信任度降低。
美欧关系会出现裂痕:欧洲多数国家力挺泽连斯基,与美国形成对立态势,加剧了美欧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可能使欧洲在对乌政策等问题上不再完全跟随美国,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可能会被削弱。
加剧国内政治分歧:此次事件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不同政治派别的争议和博弈,民主党可能借此批评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的分裂和对立。
对乌政策调整:可能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对乌政策,若美国继续坚持强硬立场,可能导致乌克兰更加倒向欧洲,若美国软化立场,又可能被视为对泽连斯基的妥协。
对欧洲的影响是增强战略自主意识:欧洲国家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与美国不同的立场,有助于欧洲进一步推动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独立地发挥作用,提升欧洲在全球政治中的话语权。
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欧洲支持泽连斯基可能会进一步刺激俄罗斯,使欧洲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俄罗斯可能在能源、军事等方面对欧洲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给欧洲的安全局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增加经济负担:欧洲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意味着需要在军事援助、经济援助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这将给欧洲各国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可能影响欧洲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促进内部团结与分裂:一方面,欧洲多数国家在支持乌克兰上达成共识,有利于增强欧盟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匈牙利等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立场差异,也暴露了欧洲内部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
对于这场戏之前,实际上欧洲对美国与俄罗斯和谈并非没有反对声音,只是反对没有达到“强烈”的程度,主要有以下原因:
欧洲地缘政治与安全依赖
军事力量差距:美国军事力量远超欧洲,北约框架下美军是核心战斗力,欧洲在军事上依赖美国,使得其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上话语权受限,难以强烈反对美国的和谈举动。
能源安全因素:俄乌冲突前,欧洲大量进口俄罗斯廉价天然气,冲突爆发后欧洲面临能源困境。美国若能通过和谈稳定局势,对欧洲能源安全有潜在益处,所以欧洲部分国家不愿过度反对。
内部政治与利益分歧
各国政治状况各异:如英国曾有首相深陷政治丑闻,法国政府处于选举模式,德国新政府内部有分歧,这使欧洲各国在外交上难以统一立场、形成强烈反对的合力。
经济利益的多元性:欧洲不同国家与美国、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不同,对和谈的看法也有差异。一些依赖对俄贸易的国家可能希望和谈成功以恢复经济联系;一些与美国经济关系紧密的国家则可能更关注美国的态度,内部利益分歧削弱了反对的强度。
美国针对欧洲的布局,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二战后针对欧洲的布局,更是欧洲的影响力的主导地位
美国相对欧洲的经济与金融优势:美国经济规模大于欧洲,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这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大影响力,欧洲在经济上难以与美国抗衡,对其和谈行为的反对受到限制。
美欧外交与联盟关系: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北约等机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起主导作用,欧洲国家已习惯美国在对俄事务中的决策角色,部分国家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担心与美国关系破裂而不敢强烈反对。
欧洲对对和谈结果的预期,可以说是不乐观,因为他们并没有决策权,事实证明美国已经绕过他们直接与俄罗斯媾和去了。
而欧洲此前并没有强烈的发声,仅仅是在慕尼黑会议上表示了遗憾和尴尬,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欧洲不仅没有实力,也因为欧洲没有能力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欧洲自身在俄乌问题上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外交策略和解决方案,面对美国的和谈行动,若强烈反对也难以提出更好的办法,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和参与讨论。
而特朗普决绝绕过欧洲与俄罗斯和谈,主要有以下原因:
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认为欧洲安全问题消耗美国过多战略资源,希望俄乌“冻结冲突”或熄火止战,让美国能抽身去应对其所谓“真正的威胁”。
欧洲视俄罗斯为安全威胁,而美国想尽快结束危机、缓和与俄罗斯关系。在和谈中,美俄都不希望有欧洲参与使利益分割更复杂,影响快速结束危机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目标。
特朗普认为欧洲长期依赖美国及北约,缺乏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不是“安全供应者”,在俄乌问题上不认为欧洲有平等对话地位,想直接与俄罗斯对话后让欧洲接受结果,这是显然在轻视欧洲作。
从战略上,美国有从欧洲抽身集中精力遏制中国的意图;在经济上,特朗普想通过和谈抢占俄罗斯的电子和汽车等商品市场,振兴美国制造业,提升就业率。
通过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这场闹剧后,欧洲不顾美方态度坚决支持泽连斯基,主要有以下原因:
地缘政治因素
安全缓冲需求:乌克兰是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缓冲地带。俄乌冲突若以俄罗斯“胜利”告终,可能使俄罗斯势力进一步西进,对欧洲安全构成更大威胁。欧洲支持乌克兰,可使冲突在乌境内进行,减小自身安全风险。德国外交部部长贝尔伯克称,只有乌克兰自由而强大,欧洲本身团结一致,欧洲大陆才能实现和平。就是这个原因。

维持地区平衡:欧洲希望维持俄乌之间的力量平衡,避免俄罗斯在东欧一家独大,影响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支持泽连斯基领导的乌克兰,有助于欧洲在地区事务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经济利益考量
能源供应多元化:俄乌冲突前,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较高。冲突发生后,欧洲意识到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支持乌克兰可减少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推动欧洲能源供应多元化,降低未来可能面临的能源供应风险。
贸易与市场拓展:乌克兰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是欧洲潜在的贸易伙伴和资源供应地。支持乌克兰有利于欧洲企业在乌战后重建中获得更多商业机会,拓展市场,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价值观与政治因素
民主与自由价值观:欧洲许多国家将自身定位为民主、自由价值观的代表,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对乌克兰主权和民主的侵犯。支持泽连斯基被视为维护欧洲价值观和国际秩序的体现。
国内政治压力:欧洲各国国内舆论普遍同情乌克兰,民众对政府支持乌克兰有较高的期望。政府为了顺应民意,维持国内政治稳定,选择支持泽连斯基。
战略自主需求
摆脱美国控制:欧洲一直希望实现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欧洲不愿完全跟随美国的政策,通过支持乌克兰,欧洲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展示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增强欧盟凝聚力:支持乌克兰有助于增强欧盟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在对乌支持上,欧盟各国能够形成共识,共同采取行动,这有利于推动欧盟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提升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然而,不管欧洲怎么夹带私货,欧洲都只能充当为餐桌提供服务的角色。从目前情况来看,泽连斯基与特朗普达成协议以及获得欧洲援助的前景有以下可能性:
与特朗普达成协议方面,分歧依旧存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安全保障、停火条件、乌克兰加入北约等核心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且双方态度都很强硬。特朗普不愿提供安全承诺,泽连斯基坚持安全保障是停火前提。
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虽表示泽连斯基在准备好实现和平时可以再回来谈,且未排除签署协议的可能,但前提是乌方“准备好进行建设性对话”,目前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
外部因素影响:美俄关系、美国国内政治以及俄乌战场局势等都会影响双方是否达成协议。若美俄在俄乌问题上进一步协商,或美国国内政治压力促使特朗普调整对乌政策,可能会为协议达成创造条件。
目前泽连斯基获得欧洲援助方面,虽然欧洲主要国家表态积极支持,而以欧洲的实力和政治弱点来看,欧盟表示会为乌克兰提供35亿欧元援助,瑞典将拨款1亿欧元用于为乌克兰购买防空装备,西班牙提出价值10亿欧元的军援乌克兰计划,实际上这些支持也只是流于形式的杯水车薪。
欧洲的援助受制于自身经济状况、民众意愿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若欧洲经济面临更大压力,或俄乌冲突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欧洲利益,援助政策可能会调整。总结起来,也仅仅是给国内的支持者和美国看的。美国对于处理欧洲的这些装孙子事务,是轻车熟路的现成招数,既然已经从政治、军事、经济和人事安排上都被美国拿捏的死死的,不行就换人呗。

就在这个时候,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国内仿佛并不买账泽连斯基的帐,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乌克兰的美女副总理斯特凡尼希娜却公然唱反调,她指出美乌双方的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大部分关键细节已经达成一致,斯特凡尼希娜还呼吁美乌领导人,能够尽快签署并批准该协议。
这也是美国惯用的招数,反正都是美国人花钱培养的人,泽连斯基不听话,我就找听话的人出来说话,或是直接顶替你,清楚熟路,不服就干你。
唉,看到这些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历史上历朝历代的那些争执和斗争了。

提到历史,现在这些对于中国都不是事,只要中国保持着足够的定力,秉持着外交立场与斡旋角色,深化与各方的经济合作与拓展市场,加强与欧洲合作:抓住欧洲寻求战略自主、减少对美依赖的契机,进一步拓展与欧洲在经贸、绿色能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互利共赢。
拓展与俄乌合作:在俄乌冲突局势逐步明朗后,根据双方需求,参与乌克兰战后重建,推动与俄罗斯在能源、经贸等传统领域以及新兴技术等新领域的合作,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布局。
强化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的发展,在国际规则制定、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更多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引领力。
同时加强自身的能源和金融安全,深化军事实战能力。只要把握住这些,其实他们乱不乱与我们未必是坏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更应该倡导现行的国际秩序,才是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那些公平、公正、包容、民主、自由让他们喊去吧。什么单边多边的,我赚了才是我赢了。
最后,还是可惜了富饶美丽的乌克兰和善良淳朴到傻的乌克兰人民了。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博弈不仅是个人之间的较量,更是两国利益与战略的深刻碰撞。外界对泽连斯基的担忧不仅源于他是否会签署“卖国协议”,更在于如果这样做了,乌克兰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以及泽连斯基本人会是一个什么下场。
最后,我也喊一句“荣誉属于乌克兰”

这是正义的坚守,保卫国家利益的坚持!
司机是一点政治头脑头没有啊。
应该是怕一次谈成失去太多。谈判嘛必须要经过拉锯才行。
顶多算%个谢幕前的疯狂
当了三年球长了,习惯了,大家体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