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工程机械这个竞争激烈的舞台上,各路大牌厂商争相亮相,其中,来自亚洲的两家企业备受瞩目。

一家是老牌劲旅,拥有悠久的历史的日本小松,另一家则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中国的徐工集团,这两家公司就像两面镜子,各自反映了自己国家制造业的发展。

那么小松一年的收入能达到270亿美元,一直都是这个行业里的领先者,那么徐工的成绩怎么样呢?

1894年,竹内明太郎创建了竹内矿业集团,为了提升采矿效率,竹内集团随后设立了小松钢厂,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小松制作所。

小松早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进行创新,成功研发了日本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和柴油发动机,迅速在日本工程机械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时间到了1956年,小松首次参加了我国的商品展览会,并售出20台推土机,成为了中日贸易的“破冰者”,从那以后双方开始了紧密的合作,贸易额也一年比一年增加。

到了1964年11月,小松和我国达成了一项价值72亿日元的巨大交易,要知道在当时,这可以算是日本企业和中国合作中,金额最大的单笔合同。
之后,双方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普通机械贸易,发展到后来的矿山机械合作,而小松公司在我国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就像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级项目,都有他们设备的身影,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小松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1995年,小松在江苏建立了首家中国工厂,正式开启本土化生产,并且推出了适应于中国市场的挖掘机和矿用卡车,随后又在上海,山东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形成全国性业务网络,最终在我国拥有了二十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建立起了覆盖整个中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然而小松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不愿意和我们分享机器维修保养的技术细节,甚至对一些核心部件严格保密。
那个时候,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才刚刚起步,根基不牢固,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和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相比,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建筑工地上,几乎都是国外品牌的工程机械产品,他们就是看中了我国的庞大市场,想把我们中国市场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只要他们不分享机器相关的技术,我国就要一直依赖他们。
这也导致,我们用他们的机器,每年都要花费大价钱来进行维修和保养,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种做法,反而刺激了我国企业下定决心,要自主研发机械设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工集团成立了。

徐工集团,最早可以追溯到1943年成立的华兴铁工厂,历经多次发展变革,才变成了今天的徐工集团,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最开始徐工是一家肩负重任的兵工厂,默默的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改行做起了农具和手推车,改革开放以后,它又开始生产工程机械,和一开始就面向全球的小松不同,徐工最初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努力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虽然技术来源和市场目标有所差别,但徐工并没有因此气馁,21世纪初,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

徐工集团就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因为它非常了解国内市场的需求,并且他们也拥有一套独特的本土优势,所以成长壮大的非常迅速。
在最辉煌的时候,徐工曾经占据着国内工程机械市场80%的份额,成为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导者。

但徐工也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自身的实力越来越强后,他们就把目标瞄准了全球市场,他们明白,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大公司,必须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然而,徐工的国际化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进入21世纪后,一家美国公司,打算用很低的价格买下徐工的大部分股份,这对中国民族工业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事关重大。

面对这次并购危机,我国政府及时的干预,阻止了这起交易,这件事让徐工更清楚地意识到,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至关重要。
经过深刻的反思,徐工大幅度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广泛招揽优秀人才,下定决心走自主研发创新的道路。

徐工增加了研发投入,还积极的聘请了外国的专家,努力攻克各种技术难题,2018年,徐工自主研发的700吨XE7000挖掘机问世。
徐工XE7000的问世,汇集了徐工众多工程师的努力与付出,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晶,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从“学习跟随”到“行业领先”转变的关键一步。

这台被称为“神州第一挖”的巨型机器,不仅成功的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垄断,还让我们国内工地的效率,提高了整整三分之一。
之后,徐工的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等产品,卖到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徐工”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工业建设中。

2023年3月,徐工再创佳绩,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的,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在工程机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2023年,徐工集团的总收入,更是达到928.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30亿美元左右,虽然和小松公司的270亿美元相比,还有差距,但徐工集团取得的成绩已经非常值得骄傲了。

徐工崛起的故事,也告诉所有的企业,不能总是模仿别人,要学会自己搞创新,引领潮流,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能越来越强大。

虽然目前我们的徐工和小松等国际大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徐工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我相信未来徐工一定能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头羊。

信息来源: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这里有一件大事却一笔带过!当年不是向洪波!早就成为外国人的了!国有资产贱卖,就是不卖给当时正在扩张的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