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实验室里,95后博士伍浩的日常是调试参数、训练大模型。然而,一次偶然的返乡调研,让他从“数字宇宙”跌入广袤乡村——广州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这个拥有150年历史的岭南盆景发源地,正面临传统技艺与市场需求的割裂困境。
村民“低头种树”却难“抬头看路”,高端盆景有价无市,年轻人对小微盆景的热捧又让传统种植者望尘莫及。
“这里不缺艺术,缺的是破局之钥。”伍浩的导师、人工智能学域负责人熊辉的一句话,点燃了这场跨越次元的“破壁行动”。
破局之路:从“AI盆景大师”首秀翻车到精准迭代2023年,伍浩团队推出“微景智成”系统,试图用生成式AI为盆景设计注入“赛博灵魂”。然而,首场演示却遭遇当头棒喝——“华而不实,九唔搭八!”村书记姚标民的犀利评价,暴露了AI与岭南盆景艺术内核的鸿沟:叠枝、飘枝的匠心,岂是算法能解?
面对质疑,团队选择“俯身倾听”。村委副书记刘桂秋提出关键洞察:**“AI无需取代大师,但可赋能大众。”** 岭南盆景的古朴审美门槛高,消费者难窥未来形态。于是,团队调整方向——瞄准“短平快”市场,用AI生成盆景3D效果图,让消费者“预见”成长;结合多模态数据,为小微盆景打造“放青松”“不蕉绿”等年轻化文案,破解营销痛点。
升级后的“微景智成”系统,已成为瑞岭村的“数字剪刀手”:
- **设计提速**:输入文字即可生成个性化盆景方案,传统设计耗时从数月缩短至分钟级;
- **营销赋能**:AI自动生成适配电商平台的创意文案,带动盆景销量增长30%;
- **教育破圈**:通过3D模型可视化修剪过程,吸引年轻一代体验种植乐趣,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
2024年,该项目斩获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30万元资助,更推动赤坭镇盆景年产值突破10亿元。连最初质疑的姚书记也松口:“AI虽不是大师,却是科普与市场的桥梁。”
“AI不是魔法,而是催化剂。”伍浩的愿景远不止于此——团队正探索大模型与3D技术深度融合,将瑞岭模式复制到更多传统产业。正如广州“百千万工程”所倡导的,这场“破次元”行动的核心,是**用技术弥合城乡鸿沟,让艺术与市场共生,让老手艺与新青年共舞**。
你是否也曾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寻找平衡?如何看待AI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加入#破次元兴乡计划#讨论,为更多“伍浩们”提供灵感!点击关注《广州日报》融媒体专栏《“百千万”打破次元壁》,共同见证科技与乡土的奇妙融合。
当算法遇见虬枝,当数据滋养沃土,这场“破壁”没有终点。因为乡村振兴的终极答案,永远在“人”与“技术”共生的未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