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原意是形容鹤的叫声清越悠扬。放在今天中美两国的实力对比上,意味深长。表面上看,美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全面领先,中国追赶之路漫长艰难。但细究历史,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不是线性过程,而是在量变积累后的突然跨越。美国真的能维持领先优势二十年不变吗?他们有这样的自信吗?
无数爱国网友对张将军的"二十年论"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细想之下,这恰恰体现了一位军事家的战略清醒与深谋远虑。
2015年张召忠提出"就算美国原地不动,中国二十年也追不上"时,差距确实明显。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我们仅有一艘改装的辽宁舰;美军F-22已成建制服役,我们的歼-20尚在试飞;美国拥有全球最尖端的芯片技术,而我们还在为"卡脖子"问题发愁。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硬实力差距。
十年过去,形势已然不同。055型万吨大驱下水服役,被美国军方评价为"亚洲第一驱";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技术,实现了关键性能飞跃;歼-20形成战斗力,歼-35已开始列装。尤其在高超音速武器、量子通信等领域,我国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都是没法遮掩的进步。
美国强在哪?强在其几百年资本积累和全球霸权体系。仅军事基地一项,美国在全球拥有800多个,形成了对关键地区的全面控制;科技领域,7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工艺仍被美国垄断;金融方面,美元霸权让美国可以通过印钞来掠夺全球财富。这些优势短期内确实难以撼动。
但历史告诉我们,骄兵必败。翻开《资治通鉴》,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耳熟能详。当年韩信率军与赵军对垒,故意将大军摆在背水一面,断绝自己的退路,最终以少胜多。美国的自大与傲慢,反而可能成为中国赶超的机会。他们忽视基础工业,大搞金融泡沫;他们轻视潜在对手,沉浸在"历史终结论"的迷梦中。
差距客观存在,但并非不可逾越。清朝末年,李鸿章访问美国后感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固然需要正视差距,但更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完整工业体系、世界最大的高学历人才储备、持续高速的科技投入。这些都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张将军的"二十年论"不是灭志,而是警醒。它提醒我们,追赶强敌不能靠口号和幻想,而要靠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和国力积累。正如曾国藩所言:"天下事,做不成功,可以尽心竭力;做成功,则在天不在人。"
过去的百年,中国人民遭受了太多欺凌与屈辱。从八国联军的野蛮入侵,到美国对华的科技封锁,无一不在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我们的国防实力、科技能力、经济体量都在稳步提升,让那些想要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注定失败。
美军航母战斗群再强大,也不敢轻易越过第一岛链挑衅;美国金融霸权再强势,也无法阻止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美国科技巨头再领先,也要为中国创新企业的崛起感到压力。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我坚信,未来的中美竞争,绝不会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人民有智慧、有决心、有能力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创造出让世界惊叹的奇迹。张将军的"二十年论"或许会在历史的检验下提前失效,这才是最令人期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