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机场关西机场地面正持续下沉,预计2056年会被海水彻底淹没。而我国却依旧在建全球最大海上机场,难道我们不怕步日本后尘吗?

目前,在大连东部的海面上,一座大型海上机场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着。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杭州西湖,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海上机场。

在此之前这个名号一直属于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然而近些年,关西机场却面临一个棘手的事情。建造至今已经下沉了13米,并且未来还会持续下沉。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关西机场下方海底淤泥过多。为了让地基穿透淤泥层,日本填筑了1.5亿立方米的土石方,还安装了906根立柱做支撑,但依旧没能将地基夯实。

立柱下方淤泥与砂砾混杂的洪积层,淤泥含水率在50%左右,且具有流动性,地基的承载力根本不够。
即便日本早就考虑到下沉情况,也明显低估了下沉程度。建造前,预估运营50年后总沉降5.5米,结果还未完工就已经下沉了2米。

此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正以每年4毫米的速度上升。而关西机场设计时只高于水面8米。

两种原因综合下来,对关西机场是致命的打击。现在中国在建的金州湾机场,难道不怕重蹈覆辙吗?

不同于关西机场将地基建于淤泥上,金州湾机场使用3000多根嵌岩桩。这些桩的下部有很长的一段,使用混凝土浇筑在坚固的深层基岩内,直接规避了淤泥带来的沉降风险。

并且在施工之前还进行了试桩工程,在确保桩能牢牢深入岩层的基础上,还对桩本身的安全质量进行测试。全部合格后才开始投入施工。

此外为了保障周边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建设时首创了生态岛链缓冲区。在施工外围建造人造珊瑚群,施工海域的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海水标准以上。用生态环境来保护地质不受破坏。

可是即便如此,有人也不太理解:明明有陆地,为何非要费力选在海上建机场呢?
大连现有的周水子国际机场,早在1927年就已经建成。大连邻近日韩且靠近渤海,是客运和货运的重要地区。

2024年,周水子机场的客运吞吐量为1928.9万人次。今年第一季度,通过周水子机场出入境的外国旅客达4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44%。面对持续增多的旅客,老旧的机场已经不堪重负。

而且机场建设过早,当时的荒郊野岭如今已楼房林立。现在机场距离大连市中心只有10公里,扩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再加上大连属低山丘陵地区,主城区100公里范围内也已没有可以建设大型机场的空地。无奈之下,我国只好把机场建在海上。

虽然比陆地建机场麻烦了很多,但金州湾机场建成后,预计带来的收益会相当可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预计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为大连发展旅游业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世界最大海上机场要来了!——观察者网
2.深度探访!建设中的大连新机场——大观察新闻
3.一季度大连国际机场口岸入境旅游观光外国人同比增144.17%——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