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军的大营之中,刘邦稳稳当当地端坐在那宽敞的大帐里面。瞧,就坐在他身旁的那位,正是他极为倚重的军师张良呐。就在刚刚,一份战报传了过来,上面的消息可太重要啦,说是项羽已经在战场上吃了败仗,然后落荒而逃咯。照这样的情形来看,估计过不了多久,项羽就会被抓住并处死啦。这么一来呢,那持续了好长时间的楚汉争霸,总算是画上了句号。
刘邦称帝之后,可并没有像人们想象当中那样满心欢喜呢。要知道,这时候有一大堆琐碎繁杂的事情都找上了他,直把他弄得焦头烂额,忙得是晕头转向。
就在这一天,刘邦把张良给找了过来,为的是商量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儿呢。啥事儿呢?就是这战争都已经结束了,可那些诸侯们该怎么去处置才好呢?刘邦心里很是犯难,他觉着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把这一碗水给端平咯,于是呢,就特意把张良找来,想要向他好好请教请教,看看张良能给出啥好主意来解决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张良并没有再多说其他的话语,只是向刘邦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先将刘邦心里最为不喜欢的那一位封王。刘邦听闻这个建议后,心里满是疑惑,暗自思忖着:这是为什么要先封自己不喜欢的人呢?难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去安抚他吗?
相约造反好兄弟
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陈胜和吴广发动的起义,那可就像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一下子就点燃了人们心中对暴秦的反抗情绪呢。这之后,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们都纷纷行动起来啦,他们拿起简陋的武器,就如同古时人们揭竿而起那样,大家齐心协力,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想着要把秦朝给彻底推翻掉。
话说在泗水郡沛县这儿,有个叫刘邦的人。这时候啊,他也得知了相关的消息呢,于是心里就动起了造反的念头。要知道,刘邦当时也就是个小小的亭长而已,不过呢,在他们当地那一片儿,他也还算得上是有点名气的人物啦。
你知道吗?在刘邦发出起义的号召之后,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纷纷加入到起义军的队伍当中,大家都愿意跟着刘邦一起去反抗秦朝的统治呢。不过呢,沛县就那么一块儿地方,范围毕竟有限,虽说刘邦的号召力还算挺大的,但也只能召集到自己身边那些比较亲近、熟悉的人罢了。
就这样,刘邦把目光再次投向了沛县的其他豪强们。他心里盘算着,想着能不能借助这些豪强的力量,好让他们帮忙再多招揽来一些人呢,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多些人手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那个时候,刘邦突然就想起了一个人,这人就是王陵,在刘邦心里,那可是如同“大哥”一般的存在呢。王陵的性格特别豪爽,为人也极为仗义,平日里就很受大家的敬重。想当年刘邦还年少的时候,就对王陵特别钦佩,还拜他做了大哥呢。而如今到了这等形势之下,刘邦心里就琢磨着,要是能把这位大哥也拉到自己这一边来就好了,兄弟俩一块儿去干那造反的事儿,说不定还真能闯出一番名堂来呢。
王陵和刘邦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呢,不过,王陵还有一位好友叫雍齿,这雍齿可就完全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啦,情况和王陵与刘邦的那种不错的关系可大不一样哦。
雍齿是沛县当地的一个豪强,他家呢,祖上传下来的产业颇为丰厚。这人一直都以贵族的身份来自居呢,打心底里就瞧不上刘邦他们那伙人。
雍齿心里想着,刘邦那帮人啊,不过就是些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罢了。瞧他们那一群人,就跟乌合之众似的,能有啥大出息,怎么可能成就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于是,雍齿就去劝王陵了,让王陵可别去掺和刘邦他们那些事儿,别往这趟浑水里扎。
要知道,王陵可是个特别仗义的人呐。当他了解到刘邦发起的起义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广大的百姓时,他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当即就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下来。
要知道,王陵跟雍齿可是好朋友呢。不过呢,在某些重要的事情上,王陵可不会轻易就听信雍齿的话。就拿投奔刘邦这件事来说吧,雍齿看到王陵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投奔刘邦了,没办法,他也就只好跟着一起去投奔刘邦啦。但这里面有个情况,就是雍齿打心底里一直都瞧不上刘邦呢,即便跟着投奔了,心里那股子看不起的劲儿还是没改。
在刘邦筹备反抗之事的过程中,得到了两个人的大力协助,这二人给予了他不少助力呢。而且,还有一些百姓也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刘邦。就这样,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刘邦最终成功凑齐了三千人马,自此,便正式拉开了他反抗的大幕,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反抗之路啦。
话说在军营当中,有个叫雍齿的人。他表面上呢,是听从刘邦所下达的命令,可实际上呢,心里那是一万个不服气,压根就不愿意为刘邦出什么力。并且,这雍齿可真是够能伪装的,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藏得严严实实的,以至于刘邦身边的那些人,没一个能瞧出他这点小心思的呢。
话说刘邦起兵以后,那可是一路勇猛无比,接连战胜诸多对手,不断向着起义军的大本营持续进发呢。可这事儿哪能瞒得过秦朝廷,朝廷这边一得到消息,立马就调遣了大批的军队,迅速赶来进行镇压。这不,一下子就把刘邦他们给堵在了丰邑城里,让刘邦他们前进的步伐就此受阻啦。
刘邦与众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守城这件事,实在是最糟糕的选择,属于下下策。要想有那么一线生机的话,就应当果断出城去应战才行。而就在这个时候呢,雍齿迎来了反抗刘邦的契机。
三打丰邑血海仇
话说刘邦啊,当时面临着被秦军剿灭的危险处境呢。在这种危急关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直接出城去迎战敌军。而且呢,他这一出去迎敌啊,还把所有的战将都一起给带走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刘邦把那些能打仗的战将都带走了,那他们原本所在的丰邑城该由谁来守卫呢?这可是个很重要的事儿,毕竟城要是没人守,那可就危险了。最后啊,刘邦做出了选择,他让雍齿来负责守卫丰邑城。这雍齿呢,在战斗力方面确实没什么突出的表现,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就这样,刘邦带着战将出城迎敌,把守卫丰邑城的任务交给了雍齿。
刘邦觉得雍齿既不通晓武功,又不擅长打仗。在他看来,这样的雍齿没必要前往战场作战,只要让其留下来负责镇守这丰邑城就可以了。
在丰邑城外的战场上,刘邦亲自率领着他的军队英勇出战。面对前来剿灭自己的秦军,刘邦所率的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番激烈交锋之后,秦军被打得狼狈不堪,四处逃窜,就连秦军的将领都没能逃脱,在这场战斗中丢了性命。然而,当刘邦带着得胜的军队满心欢喜地回到丰邑时,却惊讶地发现,丰邑城的情况已经全然不同了。原来,在他们外出作战期间,丰邑城不知何时已然易主,不再是他们离开时的那般模样了。
话说这新的主人,已然变成了刘邦安排在当地守城的雍齿。刘邦心里头满是疑惑,他就纳了闷了,这雍齿到底凭啥就敢夺下城池然后自立为王呢?难道背后有什么人在给他撑腰壮胆不成?而且,在刘邦离开之后,那丰邑城里面又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样的事情呢?这一切都让刘邦既困惑又揪心呐。
在刘邦正和秦军激烈交战的那段时期,丰邑城突然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这个人呢,就是陈胜手下的周市。
话说当初啊,周市是肩负着为陈胜抢夺地盘的任务出发的。等他带着兵来到了相应的地方之后呢,一查看才发现,周边的那些县城竟然都已经被别人给占领啦。周市随后就展开了一番调查,这一查才搞清楚,原来占领了附近这些城池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邦呐,而且当时刘邦正带着他的队伍驻扎在丰邑这个地方呢。
没过多久,周市之前派往丰邑的探子就回来禀报情况了。探子称,当时刘邦正带着手下人与秦军展开殊死搏斗呢,双方交战激烈。也正因如此,丰邑城中的兵力大多都被调走参与战斗了,此刻的丰邑城差不多就是一座空城,里面没剩下多少人在防守了。
话说周市得知了某个情况后,那可真是大喜过望,当下就毫不犹豫地带着兵朝着丰邑赶去了。不过呢,周市心里头有自己的盘算,他并不想把这事儿给弄得沸沸扬扬、不可收拾,心里琢磨着最好能不花费一兵一卒,就轻轻松松地把丰邑给拿下。就这样,周市悄悄地进了城,然后私下里悄悄地见到了雍齿。
周市先是把自己的身份亮了出来,并且抬出了陈胜的名号,以此来吓唬雍齿呢。接着,他话锋突然一转,又开始对雍齿进行引诱啦。他说,这丰邑城打从一开始那可就是他们魏国的地盘,迟早都是要被魏国给收回去的哟。
周市当时对着雍齿这般说道:“你看啊,要是你能心甘情愿地把城池给让出来呢,魏王他就会任命你去镇守丰邑哦,而且还会给你拨发兵马,提供粮草呢。但要是你不愿意这么做的话,那这城里的老百姓可就要遭遇大灾难啦。”
雍齿这个人啊,打一开始就没打算真心实意地投靠刘邦呢。这不,正好碰到了这么个机会,他心里就琢磨着可不能把这机会给白白放过。所以呢,当周市向他提出要求的时候,他那是毫不犹豫、痛痛快快地就答应下来了。
话说刘邦率领着兵马打了胜仗,一路意气风发地归来。可谁能想到呢,当他们抵达城门口的时候,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状况,竟然被人堵在了那里,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
瞧那城上的雍齿,正一个劲儿地冲着刘邦嘲讽道:“刘季!你可得知道,这座城如今已经归我魏国所有啦,你就别在这儿打主意喽,还是赶紧到别的地方去寻个安身之处吧!”
刘邦得知相关情况后,顿时大为恼怒。在这股愤怒情绪的驱使下,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就指挥着手下的人马,向着丰邑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要知道,这些士兵才刚刚经历了一场极为激烈、残酷的恶战。在那场战斗里,他们拼尽了全力,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到这会儿呢,早就已经疲惫不堪,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去发起攻城行动哟。而且,更为棘手的是,他们手头压根儿就没有用于攻城的相关装备呢,这可就使得攻城之事变得更加困难重重啦。
最终的结果是城没能被成功攻克,而且还出现了一批士兵死伤的情况。好在刘邦当机立断,及时采取措施止损,成功从丰邑城撤离了。
话说刘邦啊,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带着众人灰溜溜地逃回了沛县老家。这一回来,可就被家乡那些平日里就和他不对付的老对头给瞧见了,那些人可没少在背地里笑话他呢。刘邦这人哪能受得了这个气,心里那叫一个憋屈,结果一气之下就生了一场大病,而且这病还挺严重的,差点就因为这场病把命都给丢了。不过呢,刘邦也真是有几分奇特之处,就好像是传说中的“天命之子”一般,有着特殊的体质,愣是靠着这股子劲头挺了过来,总算是从鬼门关又走了回来呢。
打这以后,刘邦就和雍齿之间结下了仇怨,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仇,那可是不共戴天的大仇哇。刘邦心里呢,始终都惦记着一件事儿,就是要把丰邑给重新夺回来。
没过多久,刘邦的身体就痊愈了。这时候,他听闻附近有一伙人竟然自称楚王呢。刘邦心里就琢磨着,自己目前势单力薄,不如去投奔他们。而且,他心里还有个盘算,那就是借助这伙人的力量,好把自己心心念念的丰邑给重新夺回来呢。
刘邦曾有一次去投奔他人,原本想着能借到些兵马,可最终却并没有达成这个目的。不过呢,这次投奔也并非毫无收获,甚至可以说他遇到了一件比借到兵马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结识了张良。张良这个人可不简单,他足智多谋。在张良给出的建议之下,刘邦做出了决策,进而对砀县发起了进攻行动。
砀县呢,它所处的地势有着易攻难守的特点。就在这儿,刘邦当时手底下仅仅有三千人马而已。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凭借着这三千人的队伍,刘邦居然成功收编了砀县城内的六千人马。这么一来,刘邦的军队规模一下子就得到了极大扩充,直接就变成了一支拥有万人的大军啦。
刘邦在拥有了众多兵马之后,心里就又琢磨起自己之前的那个复仇计划来啦。这时候呢,张良是在一旁极力劝阻他的,觉得这么做可能不太妥当。可刘邦呢,压根儿就没把张良的劝阻放在心上,还是执意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这不,他就又一次带着兵去攻打丰邑城了呢。
然而,要攻下丰邑城可并非易事。刘邦在这次的攻城行动中又遭遇了困境,没办法成功攻克,最后只能再次选择仓皇而逃,灰溜溜地离开了丰邑城这个地方呢。
刘邦这人呐,脾气可不小呢。你想啊,他要是没那么多能人在身边帮衬着、辅佐着,哪能成就什么大事?就说有一回吧,他根本不听军师的劝告,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地去派兵作战。这一下可倒好,刚刚好不容易扩充起来的军队,一下子就死伤了大半呢。这情况可真的是让那些跟着他、盼着他能成大事的人们心里哇凉哇凉的,特别寒心。
后来啊,到了咸阳城,那刘邦一进城就开始沉迷于享乐之中了。外面其实危机四伏,可他呢,完全就不管不顾这些危险情况。哪怕都已经到楚汉争霸的后期阶段了,刘邦依旧没能改掉这个爱享乐的坏毛病,还是一如既往地沉浸在那种贪图享乐的状态里呢。
话说他成功攻下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这本该是极其关键的时刻。然而呢,他明明已经知晓项羽得知消息后已经带兵迅速回防过来了,可他却全然没当回事儿,居然还在彭城城内大张旗鼓地摆起了宴席。结果呢,就因为他的这一疏忽大意之举,使得六十万大军毫无防备,被项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几乎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就连他自己也险些把命丢在了彭城这地方呢。
在刘邦对丰邑发起进攻后的第二个月,发生了一件大事。之前刘邦曾去投奔过一位号称“楚王”的人,可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这么短的时间,这位“楚王”就被别人给消灭掉了。而消灭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项羽的叔叔项梁。
话说刘邦得知了相关的事情之后,那是一刻都没耽搁,当即就率领着自己的兵马,匆匆忙忙地朝着项梁所在的驻地赶过去了。等到达之后呢,刘邦就向项梁表明了自己想要改投其麾下的想法。而项梁这个人呢,还真是十分的大方,面对刘邦的这一请求,他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痛痛快快地就点头答应下来了。
话说当初啊,刘邦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呢,就盼着能把丰邑城给打下来,好出出心中那口恶气,报之前的仇。于是呢,他就琢磨着去请项梁来帮忙。可谁能想到呢,项梁这边啊,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和一堆事儿要忙乎,根本就腾不出那个闲工夫来陪刘邦去折腾这攻打丰邑城的事儿,直接就跟刘邦表示自己实在是没时间跟他在这事儿上玩闹呢。
话说当时啊,项梁的做法那可是相当干脆利落。他直接就拨给了刘邦五千人的队伍,而且还安排了十位将领一同前往呢,为的就是助力刘邦去攻打丰邑城。要知道,项梁所率领的这些兵马可绝非是普通的士兵哦,那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他们的战斗力和刘邦手底下的民兵相比,那可真是强出太多太多啦。
刘邦在拥有了这五千兵马之后,终于成功地拿下了丰邑城,如此一来,他也就能够达成报仇雪恨的心愿啦。
要知道,雍齿此前是投奔了魏国的。后来到了城被攻破的时候呢,雍齿就赶忙逃走了。他,在一队人马专门的护送之下,成功地逃到了魏国那边去了。
雍齿和刘邦之间的“缘分”啊,并没有就此断掉呢。后来在那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之下,雍齿居然加入到了汉军当中啦。
封王拜相是大事
话说雍齿又一次成为刘邦的手下之时,刘邦已然摇身一变,成了一方诸侯啦,可不再是当初那个只担任小小亭长的角色咯。雍齿心里,着实担心刘邦会找自己的麻烦,对自己不利呢。可没办法,形势所迫,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寻求刘邦的庇护啦。
雍齿一心想要“赎罪”,于是在诸多战事当中屡屡建立战功。他这般表现,倒让刘邦觉得挺不好意思对他下手加以迫害了。
刘邦在成功称帝之后,便着手进行封赏功臣的事宜。要知道,在他成就帝业的过程中,有众多的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功臣的数量着实不少呢。面对这么多需要封赏的功臣,刘邦琢磨了一番后,决定先从自己身边那些跟着自己一路打拼过来的人开始进行封赏的安排。
然而,这一方法没过多久便遭到了其他功臣的强烈反对。他们觉得刘邦在用人方面完全是任人唯亲,根本就不把他们这些曾经一同出生入死的老功臣放在眼里。甚至都发展到了一种极为严重的地步,已经有人在私底下悄悄商议着要起来造反了呢。
刘邦赶忙将张良找了过来,询问他面对当下的情况应当如何去做才好。只见张良不慌不忙,反问刘邦道:“在这众多的功臣里面,不知道您最为痛恨的是哪一位呢?”
刘邦思索了一番后说道:“要说最让我记恨的人,那自然是雍齿。想当初我刚刚起兵的时候,他就屡次三番地来害我。就说咱们去攻打丰邑城那次吧,当时镇守那座城的人就是雍齿呢。”
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张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向刘邦提出建议,让刘邦先给雍齿进行封侯。
刘邦心中虽存有一些疑惑,不太明白其中缘由,可最终还是依照要求去做了这件事。
没过多久,雍齿被封侯这件事儿就在各位功臣当中传开来了。那些功臣们得知后,纷纷议论起来,他们觉得,像雍齿这样的人居然都能被封侯,那陛下肯定是不会把他们给忘掉的。打这以后呢,就再也没见这些功臣提起过要谋反之类的事儿了。
之后呢,刘邦确实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在他当皇帝在位的那七年时间里头,除了册封了七位异姓王之外,还另外封了多达一百三十七位诸侯王呢。这些被封的诸侯王可全都是当初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刘邦的做法就是想要尽力确保每一位曾经立下功劳的臣子都能够被封为侯,得到相应的赏赐与荣耀呢。
雍齿有着特殊的身份,他是被册封的王侯当中属于“最先”那一批的,可有意思的是,在排序上呢,他却是“最后”一位王侯。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特殊情况的雍齿,在汉惠帝三年的时候,于自己家中病逝了。在他去世之后,还被赐予了谥号,叫做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