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冬天,阎锡山的祖父阎青云病倒在床,满脸愁容地对阎锡山说:“再过一半年,你有了一男半女,纵然爷爷死了也放心了。”
这句话让阎锡山和妻子徐竹青心情沉重,为了查找原因夫妻俩去医院做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徐竹青被确诊不能生育......
阎锡山和徐竹青两个来自山西大建安村的年轻人,在满是艰难与迷茫的风雨岁月中结下深厚的感情。
阎锡山出生在一个传统农民家庭,父亲阎书堂是个扎实本分的农民,家里日子虽不算富裕,却也过得安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阎家因投资失败背负上沉重债务,泥足深陷债务中生活愈发艰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只有14岁的徐竹青嫁给阎锡山。
当时,阎锡山选择结婚不仅仅是遵循父母之命,更是因为爱情。徐竹青的聪慧、坚忍和善解人意,在他们结婚后漫长的岁月中,一度成为阎锡山奋斗路上的坚强后盾。
作为儿媳徐竹青挑起家庭的重担,不仅每天做女红、针线,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还要伺候公婆,默默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即便如此从未抱怨,在这种艰难岁月中依然坚信丈夫终有出头之日,徐竹青以她的贤良淑德稳固了阎家的家庭基础,使丈夫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于他的事业。
阎锡山也未辜负妻子的期望,他努力考进山西武备学堂,虽然债务依然还是需要还,但借着津贴生活他们的境况渐渐好转,徐竹青和阎锡山夫妻俩重燃了希望的火焰。
看着妻子每天辛苦地为了家庭,阎锡山特意为她写了一副对联:"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
后来,阎锡山凭借优秀的表现被选派留学日本,这让一家人看到生活的曙光。
在日本学习期间,阎锡山以自己的津贴继续替父亲还债,1909年他回国成为新军教练官,夫妇二人终于结束那段愁云密布的日子,过上坚实而充实的日子。
这段时光是阎锡山和徐竹青最甜蜜的时候,彼此陪伴相互扶持,共同度过许多美好时光。可惜的是,结婚多年以来他们一直未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孩子,这成为夫妻俩心头最大的遗憾。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毕竟在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
1913年冬天阎锡山的祖父阎青云病倒床上,一句话说得阎家上下心情沉重:“再过一半年,你有了一男半女,纵然爷爷死了也放心了。”
为了查找原因夫妻俩去医院做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徐竹青因为身体原因被确诊不能生育,这让阎家老人的心情变得焦虑,立即逼迫阎锡山纳妾传宗接代。
尽管徐竹青心里万分痛苦,却也隐忍接受家族的压力,她内心明白为了维系这个家庭的未来没有选择。
1914年,阎锡山娶了年仅14岁的许姓姑娘为妾,并改名为徐兰森。
新婚之夜本应是男女大喜的日子,可是阎锡山对徐兰森直言不讳地说:“我爱的夫人是徐竹青!你只是负责生孩子的!”
这句话不仅冷冰冰,而且无情,但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徐兰森只能默默点了点头,认可这种的结果。
徐兰森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角色,她肩负的是延续家族血脉的责任,而不是成为阎家的女主人。
结婚后她迅速适应了新婚生活,努力履行自己作为家族成员的责任,不负众望地接连为阎锡山诞下后代。
对于徐竹青来说,徐兰森的每一次怀孕和生产,都是对她心灵的巨大冲击。不过,虽然知道自己无生育之功,但徐竹青依然努力维持家庭的和谐。
甚至在徐兰森每次怀孕期间,徐竹青还主动督促阎锡山多去照料小妾,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无后为大”的观念深深扎根在社会文化中。
即使是心疼自己妻子的阎锡山,最后也在家族责任和社会压力下屈服,这一现实反映社会文化对个体决策的重大影响。
现实却是残酷的,随着徐兰森的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开始叫徐兰森为“妈”。这与之前说好的不符,让徐竹青内心愈发痛苦和失望,毕竟能被称为妈的只有“妻”而并非“妾”。
或许也是因为孩子的缘故吧,阎锡山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最初对徐兰森保持一定距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常住在徐兰森房间、夫妻感情渐深。
徐兰森逐渐成为家庭的中心,在阎家地位的提升,让徐竹青心中的愤怒愈加难以控制。一次猛烈的争吵后,徐竹青气愤地将茶壶砸向阎锡山,这一行为引发后者的强烈反应。
他掀翻了八仙桌并厉声责问:“叫她一声‘妈’能咋?你不怕人笑话?”这场争吵后,阎锡山与徐竹青的关系再也没有回到过去。
此次争吵加深徐竹青在阎家中的孤立感,毕竟“无子”是二人之间无法越过的天堑,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
徐竹青的分居与夫妻关系的最终缓和随着徐竹青与阎锡山的感情裂痕越来越深,徐竹青感到在这个家庭中逐渐无处可依,一次又一次的争执最终导致夫妻分居。
1931年,徐竹青决定离开这个让她无比痛苦的家庭独自生活,不久便回到太原老家,虽然摆脱了阎家的控制,但生活并未轻松。
她需要自己谋生,同时处理内心的孤独和悲伤,所幸阎锡山在政治和军事事务中繁忙,但并未忘记徐竹青。
1933年徐竹青母亲病故,阎锡山为表达对岳母的孝心,破例三次前往建安祭祀。这一行为虽然并未立刻修复他们的关系,但让徐竹青看到丈夫内心依然存在的那一份柔情。
阎锡山晚年突发心脏病时,徐竹青陪伴在侧,两个本应在生活风雨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因家庭矛盾而分开,却依然在各自心底保留对彼此的关怀。
时间来到1960年,阎锡山自感时日无多,临终留下遗嘱将名下两套房产全留给徐竹青,却没有给妾室的孩子留下什么。
十年后徐竹青也走完了一辈子,按照阎锡山的遗愿两人合葬在一起,这或许就是结发夫妻的意义吧!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8XtZWovJaISNwldz9yy9JYoKUdtp69umGIo7KMDvjAGhBmMvxQpl2GO2AV70FAyCtuNRrAiK0aNSWmBAxuH41jqOG5vzqTVNjX_ggXy81qJuLZzSFFKvPumqZWZqHK8dC0g9TCe7zeDUBem7fg1mgAIYUUr3qo_6PwCZL1fEU4PyzDXXkJiCD--pq_NefU9MFhQbG2Q-Gf5hkyWvn35a3dsFS2rXioxSDQYl5oQ17no=&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