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了不起的匠人
一道美食就让全世界认识了云南。
继李子柒之后,又一位中华美食博主在外网火了!
如果说李子柒的视频记录的是仙气飘飘的中华田园生活,
那她的视频,则更淳朴,更接地气。

在她的视频里,你可以看到云南当地的三餐四季,
感受乡野山间的优雅恬淡,开启一场视觉与味蕾的盛宴。
入选云南省“非遗”的酸浆米线,外地人喜欢却不好买到的蘸水辣,云南美食绕不开的小锅米线。
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
在评论区表达着自己对云南美食的热爱:

全网粉丝超1000万,视频在油管的总播放量高达8亿,
澳大利亚的媒体称,是她让世界爱上了云南。
今天,了不起的匠人带你走进美食博主“滇西小哥”的田园生活。

@滇西小哥
01
“食物不仅是用来饱腹的,
更是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虽然网名叫“滇西小哥”,但她却是一个地道的云南妹子。
她从2016年开始,就萌生了用短视频记录各种美食制作过程的想法。
5-10分钟的视频,基本没有旁白和字幕,却征服了世界各国的网友。
“一道美食就让全世界认识了云南”

2020年云南的酸浆米线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事实上,知道这种米线制作工艺的人已经相当之少了。
为了还原这一非遗美食,小哥走访了整个村落,终于找到一位熟悉酸浆米线制作工艺的阿叔。



酸浆米线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
需将当年的新米经过发酵,磨浆,澄滤,煮浆,舂浆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做成。
时间周期虽长,味道却也很独特。
经过15天的学习和拍摄,她终于掌握了这项技艺的精髓。


从最初的稻米,到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小锅米线。
15天的等待在米线出锅的那一刻早已算不得什么了。

2020年,滇西小哥推出了特色美食栏目《一席一果》。
将牛油果、樱桃、酸角果、木瓜、苹果等不同水果作为一味入菜,

一个小小的苹果可以做成苹果醋、苹果奶昔,还能做成排骨的蘸料。
虽然听起来有点像黑暗料理,但看到滇西小哥的视频,
相信大多数人的嘴角还是留下了不争气的泪水。


除了苹果之外,她还用椰子做菜。
用椰水和椰肉熬制几个小时的椰子油,
经过过滤后晶莹剔透、椰香四溢。

牛奶加椰浆、白砂糖煮开后加入吉利丁融化,
搁置一旁冷却,就得到了一份Q弹Q弹的椰蓉奶冻。

熬制好的椰油,刚好可以用来制作椰油爆米花和香喷喷的椰油煲仔饭。
椰水、椰肉、炼乳、牛奶加在一起搅拌一下,
再泡入一份干面包,云南特色小吃泡鲁达就做好了。



而除了美食以外,滇西小哥还用椰子做出了唇膏和香薰。
就问还有什么是她不会的吗?


在云南,蘸水辣永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灵魂酱料。
秉着“万物皆可蘸”的原则,云南人开发了无数种美食的吃法。
索然无味的水煮菜、碱水粽,只要有了蘸水辣,瞬间感觉能哐哐炫两碗。
水果、薯条等在云南也没有逃过被蘸的命运。



不少外国网友看完后惊呼:“太神奇了!想立刻买飞机票过去试试”
在滇西小哥的镜头里,没有城市生活的灯红酒绿,亦没有人际交往中的曲意逢迎。
有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围桌而坐的田园生活。


02
“留在村子里,
我同样可以拥有一片广阔世界”
很多人好奇,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叫“滇西小哥”。
其实在取网名的时候,有人建议她叫滇西小妹,
滇西代表她的家乡由旺在云南西部,而小妹则显得活泼可爱。
但董梅华觉得,叫小哥更符合她爽朗率真的性格。

从小,董梅华就立志要走出山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高考时她考上了四川警察学院,在校期间更是多次立功。
2010年参与抗洪救灾工作,被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1年在四川公交车自燃事故中参与救援,又立下“个人二等功”

大学毕业后,她又一头扎进了互联网大潮中,入职了四川的一家互联网公司。
不出意外的话,她会在城市里不断打拼,成为千千万万白领中的一员。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2016年的时候,她的父亲突然心肌梗塞,病情十分危急。
董梅华随即辞掉工作回到老家,陪着父亲手术治疗。
在两个多月的治疗期间,她渐渐明白没有什么能抵得过一家人团聚的幸福。

“年少时什么都不懂,长大了,经历过,才明白生活不易,也才懂得珍惜亲情”。
她毅然决定留在家乡,为的就是给亲人更多的陪伴。
作出这个决定之后,董梅华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收入的问题,
因为有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经历,她敏锐地捕捉到了短视频发展的趋势。
于是,她在“滇西小哥”的账号上发布了第一条美食视频。


她说云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食材,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和特色美食。
透过她的视频可以看到云南独具特色的火腿酥。
在面粉里加上猪油、蜂蜜、白砂糖做酥皮,
云腿馅则要选用三分肥七分瘦的老火腿,煮熟后切丁。



还有布依族五彩米制作的五彩泡鲁达和糯米饭团。
传统的布依族染米只有5种颜色,
其中一些颜色是用两种植物调出来的,
有些布依族也能染7个颜色的米。


傣族的豪华手抓饭,烤的,炸的,拌的,煮的,舂的,辣的酸的都能集合在一个簸箕里吃,
所有你想吃的菜也都能加在里面,菜和饭粘在一起,用手抓着吃,简直太香了。


此外,在滇西小哥的镜头中,总能发现一只毛茸茸的阿拉斯加犬,馋嘴又粘人。
它叫“大王”,是滇西小哥的跟班,整天跟着小哥“蹭吃蹭喝”。
小哥称当初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它能健康成长,也是因为它胆子小,所以给它取了个霸气一点的名字。


现在,大王已经成了村里的“团宠”,每天跟着小哥上山下田,四处寻觅美食。

随着滇西小哥的名气越来越大,18年,她的视频就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国外视频网站、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吸引了许多海外粉丝。
19年他还被邀请去英国牛津大学演讲,给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带去云南的味道。
如今的小哥已然是坐拥海内外1000多万粉丝的超级网红,

但即使外界的声音再大,小哥内心深处最喜欢的,还是每天与家人围坐在餐桌前,
边吃美食边听爷爷奶奶们谈论家长里短的闲话,看着天色渐渐暗下,享受田园夜晚的宁静。
“我会继续留在村子里。因为在这里,我同样可以拥有一片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