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武器?偷工减料?中国为何大力发展塑料子弹,杀伤力不打折吗

蝉说春秋 2025-03-15 06:40:03

要说子弹弹壳的材料,黄铜综合性能最强,例如欧美高精度弹药,基本都是黄铜子弹。

但是,近些年中国却在大力发展塑料子弹!

第一反应是,塑料子弹靠谱吗?有杀伤力吗?

塑料子弹的原材料主要是聚碳酸酯(PC)、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抗压强度超过280MPa!

为什么中国要研发塑料子弹?

1.塑料子弹更轻

简单的说,一枚9mm子弹,黄铜弹壳重5.8g,可如果替换成塑料,那么弹壳重量才1.45g。

如果算上金属弹头和底火组成一枚完整的子弹,那么塑料子弹的重量比黄铜子弹轻20%左右。

此时,或许你看不出差距,但在真正战争情况下,塑料子弹或许真能决定胜败。

假设敌我双方都携带10吨子弹,以每发子弹10g计算,敌军能携带100万发黄铜子弹,而我军能携带约120万发塑料子弹,多出来整整20万发!

或者在某些特殊山地环境中,机械化部位难以推进,需要士兵扛着武器弹药前行,正常情况下,一个士兵在负重30公斤的情况下,走3~5公里山路就很累了。

此时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如果携带塑料子弹,士兵就能节省体力,变相等于“提高战斗力”。

当然了,塑料子弹隐蔽性更强一些。

战场上,任何一点噪音、闪光都有可能暴露行踪,不过根据大量实测,塑料能有效降低膛内机械振动噪声,峰值声压级衰减4.7~5.7%。

结论就是,在实战中,塑料子弹的噪音要比黄铜子弹低2~3dB。

2.节约金属矿

美国和欧洲主要使用黄铜子弹,而中国主流弹药都是覆铜钢,为啥有如此差异?归根到底还是缺铜。

黄铜子弹综合性能很强。

例如黄铜这种金属不强也不软,能保证子弹刚性的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枪械内部的冲击,况且还有很强的导热性,能保证黄铜子弹连续射击的精准度。

此外,黄铜子弹还具备很强的耐腐蚀性,不管对枪械的损伤、子弹的精准度又或者是子弹的储存时间,黄铜都是上佳之选。

既然黄铜这么好,为什么中国要用覆铜钢呢?缺铜!

目前,中国境内已探明铜储量约3494.8万吨,仅占全球铜矿总储量的4%,而这些铜矿中,绝大多数又是小型铜矿,开采难度大,杂质多。

更离谱的是,其他产品也要大量使用黄铜,以最近几年热度火爆的新能源车来举例,一辆标准新能源汽车需要83公斤铜。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620万辆,其中上半年新增注册312.8万辆,年均增速超过40%。

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例如电子设备、建筑行业、船舶制造业等,也需要大量黄铜。

正是因为咱们黄铜紧缺,所以才研发出了覆铜钢弹药,只不过这种材料也需要用到大量金属。

黄铜、铁确实很紧缺,什么不缺?答案就是“塑料”。

全球每年产生4亿吨左右的塑料废品,但回收率却仅有9%,其中美国仅有5%,而咱们中国的塑料回收率高达30%。

中国每年生产子弹几十亿发,由于数据不详,无法精确统计,但不妨碍大家理解。

一旦几十亿发子弹的弹壳全部采用塑料制品,就能大幅度提高塑料废品回收率,此外,很多国家并没有强大的兵工厂,他们也会找中国购买子弹,此举也能进一步缓解塑料废品压力。

塑料军工的挑战和未来

塑料回收需要建立一整套产业链,要把工程塑料和食品级塑料区分开,毕竟杂质含量高低有不同。

接着要进一步降低塑料提纯成本,目前而言,再生工程塑料提纯成本要高于原生材料,但科研方向是对的。

其实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塑料子弹,但只有熔化、塑形和冷却等一连串工艺水平较高的国家才能实现。

美国最近几年也在尝试普及塑料子弹,毕竟黄铜特别贵,在综合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还不如用塑料子弹。

塑料除了用来制作子弹弹壳外,还普遍存在于其他武器军备中,例如以色列“铁穹”系统拦截弹中,非结构部件再生塑料的含量为15%,所以,军工局部塑料化是一种未来趋势。

0 阅读:0

蝉说春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