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足常乐,此乃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这表明,人要获取满足与快乐并非难事,关键在于人的精神状态。就此而言,幸福的内涵实难确切界定。谁也无法断言,美国的一位百万富翁定能比中国乡村的一位农民活得更加幸福惬意。究其缘由,便在于是否知足,显然知足与否涉及欲望大小的问题。

知足之人欲望淡薄,或者不愿被欲望所左右。他们将欲望视作一种可大可小、可有可无之物,能够达成些许欲望便觉福泽深厚,若未能实现,亦毫不在意,弃之或转投他处即可。人生在世,富贵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理当视钱财如粪土,富贵若浮云,于得失之间,不必过分挂怀。

知足与快乐息息相关,因知足后方能心境平和,待人方能慈祥,微笑才会自然。即便一日三餐清茶淡饭,亦能尽享天伦之乐。这种人生境界,是那些整日沉溺于荣华富贵且永无满足之感的人所无法企及的。知足者知命且认命。所谓知命,即绝不贪得无厌,知晓凡事需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所谓认命,便是承认并接受现实,绝不做无谓的抗争。故而,一切不幸与苦难于知足者而言,皆是必然,实无必要为此痛哭流涕。

生活中能让知足者乐在其中之事甚多。有琴有书,且弹且咏,此为一乐;有朋自远方来,畅饮至醉,不亦乐乎;天高气爽之时,临风对月,登山临水,亦是一乐;乘兴而出,兴尽而返,同样能乐在其中;好男儿志在四方,外出闯荡,堪称一乐;他乡遇故知,寂寞归故乡,亦是一乐。只要人的思想能张弛有度、伸缩自如,任何情形皆能理解,任何地方都能寻得知足快乐的理由。当然,知足人生最为重要的法宝当属“退一步想”,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的奥秘在此发挥到了极致。

知足者拿得起放得下,他们深知,真金即便埋于土中,亦不失其为真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做好自己,专注于每日应做之事,思考每日应想之题。知足是对已实现的目标和愿望进行客观认知与准确判断,并充分肯定当下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知足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一种精神上的节制与坦荡,是一种豁达,是摒弃诸多私欲与贪心后的通情达理,是不钻牛角尖的智慧。

知足之人怀有一份淡然心境,能够理智对待成败得失,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进而乐于进取、开拓。知足之人秉持一份乐观心态,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亦能泰然处之。于烦躁喧嚣之中,能够过滤压抑沉闷,沉淀出一种默契与亲善,以快乐阳光的态度对待生活。快乐的人懂得惜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民有平民的自由,贵人有贵人的苦恼。
佛经有云:知足人是圣贤,知足是一种态度,常乐是一种情怀。知足常乐,极符儒家的“中庸之道”,即一切行为适中、折衷为妙,不可无所追求,亦不可过度追求,凡事讲究一个度。简而言之,就是对幸福的追求抱有一种极易满足的态度。一个人若懂得满足,内心便时常充满快乐、豁达,这有益于身心健康。反之,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之人,则会常常感到焦虑不安,甚至痛苦不堪。(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