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厂频频“降薪裁员”的风口浪尖,中国联通最近抛出了“薪资上不封顶”的橄榄枝,掀起了一场面向AI高层次人才的“抢人大战”。

这一招不仅打破了外界对国企薪资保守的刻板印象,更折射出以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野心与焦虑”。
国企薪资“天花板”被打破“薪资上不封顶”“一人一议定薪酬”……为加速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联通也开始“下血本”加入全球AI人才争夺战,对急缺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薪资上不封顶,对所需工资总额予以单列支持。

面对传统通信市场红利褪去、技术迭代升级、国家战略需要,运营商正“重金押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像是AI云电脑、云服务、大模型等新兴业务都“安排”上了。
中国联通发动高层次“人才争夺战”,是其开展新兴业务、增强自身技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毕竟,无论是核心技术攻关,还是产品研发,企业想要向前发展,最核心的要素还是人才。

2024年,中国联通加大创新投入,累计投入研发规模达88.35亿元,同比增长9.1%;并大力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科创人才占比超四成,研发人员占比近10%。
联通此次“高薪抢人”,也是为了填补算网融合、AI大模型等领域的技术“短板”,支撑其数字化转型战略。
为何“抢人” 百万年薪或成“标配”面向AI+时代,运营商不仅要破解传统业务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也要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赛道上找到新的“变现生意”。

2024年,中国联通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其中代表第二增长曲线的算网数智业务实现强劲增长,达825亿元,同比提升9.6%,营收占比达24%,算网数智业务逐渐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强劲引擎”。
为何要“高薪抢人”?
一是技术卡位需要。如今,云、算力、AI技术已成为其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二是人才缺口倒逼。全球AI人才争夺战中,国内三大运营商入局新兴业务赛道,与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展开“正面竞争”,急需补齐自身科技创新实力;据行业统计,2025年国内AI人才缺口将达500万,而运营商技术团队中AI人才占比并不高;
三是国企改革压力。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联通需通过高薪吸引人才,突破传统通信服务商的定位,完成向科技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互联网大厂头部AI算法工程师年薪普遍在80万-150万元,顶尖人才可达200万+。虽然百万年薪足够诱人,但央企的“铁饭碗”也十分有吸引力,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大厂掀起“裁员降薪”浪潮之下,央企的稳定性成为“加分项”。
在招募上,联通将充分发挥央企平台、事业及品牌优势,不拘一格大力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并贴心提供“专属”服务保障;

在培养上,向上打通人才发展通道,对高层次AI人才实施精准培养支持;此外,联通还将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营造自由、开放、包容的良好生态,充分激发AI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动力,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给,让自家的“AI事业”越做越大,越来越强。
从“用户竞争”转向“人才竞争”,从“管道工”到“科技创新型企业”,这场转型不仅需要千亿投资,更需要顶尖人才加入。
当“薪资上不封顶”从口号变为现实,这场抢人大战或许不再只是一场“金钱游戏”,而是关乎谁能主导下一代通信技术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