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开始反“内卷”,酒企怎么办?

百酒研究站 2025-04-09 20:08:4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在刚刚结束的泸州酒博会上,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即在消费疲软与产能过剩的夹击下,酒业反内卷之战已然打响!

2024年酒业发展承压

2024年,中国酒业的整体形势,受到大环境影响,酒类消费增长动能不足,市场消化能力偏弱。

据不久前在酒博会开幕式上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节选),中国酒业发展目前遇到诸多问题。

在生产端,增速和效益明显下滑,亏损面扩大,上市白酒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整体,呈现“业绩强分化 优势强集中”的特点;从高粱市场价格整体走势看,市场的购销较为清淡。

在流通端,高库存问题突出、价格倒挂现象严重、渠道终端举步维艰、线上线下博弈加剧。简单概括就是“高库存 竞争内卷”。

在消费端,呈现需求疲软、结构分化的特点。2024年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主引整,但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酒的消费场景更加趋向于自饮、朋友小聚和悦已型消费。线上渠道中,传统电商高速增长时代结束,像抖音这类内容电商的产品品类在持续扩大。

就发展阶段看,则是从增量到存量。按照时间节点划分,新冠疫情发生的2020年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点。这一年,我国饮料酒总产量4476万千升,同比下降6.3%。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进入去库存周期,直到目前这一形势尚未扭转。

从世界范国看,酒类消费市场已经饱和,进入到存量消费阶段。在《全球葡萄酒及烈酒消费报告》中指出,全球酒精饮料市场消费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每年以0.3%的速度下滑。我国白酒市场供应量连续多年下降,啤酒市场供应量保持相对平稳,葡萄酒大幅下降。

多重挑战下,如何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显然,中国酒业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双理性(“价格理性”+“消费理性”)时代的挑战;二是产能过剩的挑战;三是名酒业绩持续的挑战,名酒产区和龙头企业的业绩增长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应该是大极率事件,也是正常的产业规律;四是白酒年轻化的挑战,目前仅靠跨界、低度等措施依然是不够的;五是生态环境承载的挑战。

优胜劣汰是恒古不变的市场规律。为共同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酒类市场环境,推动中国酒业走向繁荣、有序的发展未来,3月27日,在中国国际酒业发展大会上,由茅台、郎酒、泸州老窖等名酒企业及龙头经销商等共同发布《中国酒业防内卷式竞争倡议书》,倡议旨在强化产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内卷式”竞争。倡议共有7条内容,例如:

倡导创新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日趋多元的消费需求,拓展新消费,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探索新消费场景,以创新需求驱动增长。

坚守品质底线,提振消费信心。以匠心打造高品质产品,坚守品质底线,努力提振消费信心。拒绝过度营销,拒绝营销噱头,拒绝操纵市场,抵制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共建公平市场环境。

杜绝盲目跟风,激发创新活力。摆脱同质化竞争桎梏,杜绝跟风复刻式营销模式。挖掘传统酿造精髓,融合数智化科技手段,满足细分市场需求。通过文化赋能、差异化探索,精准触达消费者,激发创新活力。

专家支招:反内卷,还可以怎么做?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分析称,酒业反内卷,知易行难。

于某市场而言,A酒企通过耕耘刚有起色,B酒企便增大营销力度再去耕耘,导致A酒企不得不继续追加投入维系热度。

于某地酒展而言,酒展已经不再是高效的厂商对接形式,但是各地酒展囿于种种原因而又不得不举办。

于某个酒企而言,其定位在中高端甚至高端,但始终不遗余力的推动中低端产品的上市,对自身业绩并无过多增长,而且对产区的中小酒企造成巨大压力。

于定制产品而言,多数酒类经销商往往会把酒体的价格压制极低,酒体质量在合格线左右徘徊,而包装却极尽奢华,扫码价近乎天价,成交价约等于“骨折价”。

欧阳千里表示,头部酒企应该从存量市场中找到增量空间,一是加大对酒类的科研力度,将酒类的“健康化”从“不可说”到“可说”,从“说不清”到“说清”;二是积极探索出海的路径,不是因为国内“内卷”才要出海,而是因此出海困难才要出海。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分析认为,周期很难穿越,但是趋势可以把握,行业内卷是市场消费与行业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可能需要转换思路,真正借助行业调整期做长期主义战略,在个性化与健康化趋势下,从渠道向消费者价值转换,完善产品结构,丰富盈利来源,并且积极的开展酒庄、电商等新模式的创新,从而获得新的增长点,积累企业信誉,等待市场回暖,从而完成企业的跨周期发展。

1 阅读:160
评论列表
  • 2025-04-10 08:01

    资本主义牛奶倒进下水道。

百酒研究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