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各种花朵竞相开放,勾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古人们也以此为灵感,留下了众多描绘春天与花朵的诗词。在这众多的作品中,《大林寺桃花》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佳作,诗中绘制了春日山寺桃花盛开的美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用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在山寺中偶遇盛开的桃花时的惊喜和愉悦之情。小朋友们,你们是否见过桃花盛开的美好场景呢?近距离下每一朵桃花都展现出细腻的美;而从远处眺望时,它们又像一片片柔和粉嫩的云霞,轻轻漂浮在春意盎然的山野间。那些粉色的桃花,与四周的绿叶、蓝天、白云以及散落的小屋相得益彰,共同绘制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在今天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描绘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我们将采用色块撕贴与点画技法,来捕捉桃花林的美。同时,同时通过房子的点缀和诗句的题写,让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和画意。让我们一起动手,把春天的美丽永远留在我们的作品中吧!

激发艺术创意
欣赏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理解和感受古诗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将诗画结合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增加他们的艺术感受。
提升绘画技能
通过撕纸、粘贴、绘画等多种创作手段进行艺术创作,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增强他们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掌握构图与布局
学习利用构图技巧来创造空间感,以及在作品中平衡各个元素,如桃花、树枝和房子等,提高他们对画面的组织能力。

1.吟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营造充满诗意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绘画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醒他们的艺术情感,增强他们的艺术体验。
人们常言:“诗是无声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这句话在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中描述了诗人在芳菲落尽时,意外地在高山古寺中遇到了一片正盛开的桃花,诗人的情绪经历了从忧愁到喜悦的转变,同时也让读者面前展现了偶遇桃花盛开的惊艳与惊喜。“山寺桃花始盛开”,古寺、桃花,在你面前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在课堂中,以《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作为美术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探索诗歌深邃的意境,启发学生们将诗中的情感和景象转化为图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还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培养他们绘画的想象力。

2.通过染色、撕贴、绘画、题字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桃花盛开的画面,将诗词与画面融合,丰富作品的内涵,加深画面的意境,提升作品的整体表现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挑选体现桃花色调的颜色,使用粉色系的颜料来涂抹出丰富的粉色色块。接着,将这些色块撕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粘贴布局到画布上,在粘贴时要留意画面构图的美观和画面中远近虚实的关系。完成粘贴后,我们采用画和点的技巧,让桃花林的景象更加生动和具体化。在桃花树林之间,我们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小房子,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生活气息。最后,我们可以将《大林寺桃花》的诗句题写在画面合适的位置,让诗成为画的构成元素之一,既能起到说明绘画背景、加深画的意境、拓展画的内容、增强画的表现力的作用。



准备一张白色的卡纸
用绿色水彩笔绘画出远近的山坡

用深浅不同的绿色
为山坡铺满颜色

用黑色的记号笔
在山坡之间点缀三三两两的房子

用粉色的水粉颜料在一张卡纸上刷出粉色
待干后将纸块撕成大大小小树冠的形状

将撕好的纸块粘贴在画面中合适的位置
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和画面构图的美感

用黑色的记号笔
在色块上添画出桃树的树干和树枝

用深浅不同的粉色水彩笔
在色块上以点的方式点出桃树的细节

丰富和调整画面的细节和整体
使作品更加完整美观

在画面中山坡的色块上
我们也可以用短线条表现小草

在远处可以添加几只飞鸟
以及绘画出远处朦胧隐约的山峦

在画面空白的位置
以书写的方式题上诗句

最后丰富和调整画面的细节和整体
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就完成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