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乌克兰之间的“星链”系统争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及马斯克之间爆发的公开争吵,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几个人争吵的重点是“星链”。
西科尔斯基表示,波兰资助乌克兰使用“星链”系统,为乌克兰提供重要的互联网连接。他指责马斯克有意关闭乌克兰的“星链”终端,引起了鲁比奥和马斯克的激烈反应。西科尔斯基认为,乌克兰可能需要“星链”系统的替代方案。
马斯克则称,如果没有“星链”互联网,乌克兰军队将“崩溃”,还补充说“星链”系统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关闭其服务,乌克兰的整个前线都会崩溃。别看鲁比奥随后澄清道:“没有人威胁要切断乌克兰与‘星链’系统的联系”,但是没人相信美国不会切断“星链”系统。更不要说,鲁比奥自己还强调,“如果没有‘星链’系统,乌克兰很可能早就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俄罗斯军队现在已经到达波兰边境了。”
这哪是劝架,根本就是在拱火。乌克兰军队非常依赖“星链”。目前,其使用的“星链”终端数量达到8万个。
现在乌克兰军队有许多工作都是依赖“星链”系统才能完成,地位非常重要,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一个炮兵作战就离不开“星链”,要不然炮兵就是“瞎子”。乌克兰军队主要依靠三角洲战场管理系统进行作战指挥,其基础就是“星链”系统。
“星链”系统的作用相当大,可以直接指挥乌克兰军队一线部队,如果没有“星链”系统只能造成整个战场管理系统失灵。还有通信保障,由于“星链”系统独特的工作方式,可以保证通信保密,不会被破解。还有,乌克兰军队的远程无人机与无人艇的作战也是依赖于“星链”系统,炮兵作战也需要“星链”系统来保证。
乌军无人艇也依赖于“星链”。如果“星链”系统关闭,乌克兰军队的通信系统算是完蛋了,只能依赖无线电和蜂窝通信网络,都是可以被干扰或拦截。无人机行动也将被削弱,基本无法对俄罗斯纵深内目标进行打击。
黑海的无人艇行动也可以结束了,将被迫放弃其在黑海的大部分行动。远程无人机很大部分是来自于“星链”的操控。“星链”系统与传统的地面和卫星通信网络不同,大多数的卫星通信系统依赖于地球同步轨道静止卫星,会带来更高的延迟,从而限制无人机远程驾驶等实时应用的有效性。
“星链”系统是利用低地球轨道卫星,更能抵御干扰,还能提供更安全的通信渠道。尽管俄罗斯军队的电子战能力相当多,拥有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电子战能力,但是“星链”系统几乎回避了电子战系统的作用范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削弱“星链”通信的努力都没有明显的效果。目前,俄罗斯军队只能攻击“星链”终端,而不是干扰其卫星。
俄罗斯开发“托博尔”电子战系统以探测“星链”终端,但是也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现在乌克兰的“星链”系统给中国提了个醒,在未来的战争中,“星链”系统必然要大规模使用,也必须有相应对策。现在“星链”系统明显成为军事威胁,并非什么单纯的民用系统,实质上是美国正在利用“星链”系统谋求低轨道霸权。
目前,“星链”系统已部署4500颗卫星,占全球在轨卫星的53%。仅数量这一点就不是小问题,有独霸太空的意思,其频率占用正在挤压中国“鸿雁”、“虹云”星座计划空间。更危险的是,“星链”系统与美国军方有密切的联系,曾经发生了“星链”卫星两次逼近中国空间站的纪录,分别为2021年7月1日和2024年10月21日。“星链”卫星,随时可以转换成太空战武器。美国早已暴露出太空轨道战的野心,在西太平洋也开始“星链”系统的战场建设,在关岛、日本部署“星链”终端,若台海爆发冲突,“星链”系统将成为美军介入的关键信息神经系统。如果要进行反制,中国需要进行两方面的打算: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星链”系统,有关的计划已制定,正在实施之中,利用低轨道卫星最低10毫秒超低延迟通信,可支持反舰弹道导弹实时锁定移动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对抗“星链”系统的技术,不仅可以学习俄罗斯研发针对性的电子战系统,探测“星链”终端,还需要研究针对性的反卫星技术,直接打掉“星链”卫星。而且,这种打击方式必然是一种新型的手段,要不然无法对大批的“星链”卫星星座进行有效打击。未来打“星链”也是一个难题。美国不可能再支持乌克兰,将逐步放弃一切支援,不可能再回头支持乌克兰,乌克兰一再执迷不悟,继续打下去,不会有任何好处。最近几个月,关于“星链”系统的讨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军事领域。这个由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开发的卫星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改变了乌克兰的战场局势,也让其他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太空战略。乌克兰军队之所以如此依赖“星链”系统,是因为这个系统提供的不仅仅是互联网连接,更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核心支撑。从指挥控制到情报收集,再到实际的火力打击,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星链”的支持。一旦这个系统失效,乌克兰军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可能导致全面崩溃。以炮兵为例,没有“星链”系统,炮兵部队就如同失去了眼睛和耳朵。他们无法及时获取敌方目标的位置信息,也无法准确调整射击参数。这样一来,炮兵的作战效率将大幅下降,甚至无法有效执行任务。同样,无人机和无人艇也依赖“星链”系统进行远程操控。一旦失去信号,这些无人装备将无法正常运作,严重影响战斗力。除了作战指挥,通信保障也是“星链”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传统的无线电和蜂窝通信网络容易受到干扰和截获,而“星链”系统通过低地球轨道卫星传输数据,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这意味着,即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乌克兰军队也能保持畅通无阻的通信联络。,俄罗斯军队并没有坐视不管。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星链”系统的影响,但效果并不理想。虽然俄罗斯拥有先进的电子战系统,能够探测和攻击“星链”终端,但对于卫星本身却束手无策。这是因为“星链”卫星采用了特殊的轨道设计和技术手段,使其难以被传统电子战系统所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也在密切关注“星链”系统的发展。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深知太空安全的重要性。当前,“星链”系统的快速扩张,已经开始对中国自身的卫星计划构成威胁。尤其是“鸿雁”和“虹云”星座计划,面临着频率资源被挤占的风险。此外,“星链”系统与美国军方的紧密联系,也让中国感到不安。根据公开报道,“星链”卫星曾两次逼近中国空间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表明,美国正在将“星链”系统用于军事目的,甚至可能将其作为太空战的潜在武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正在加速推进自己的低轨道卫星项目。通过构建类似的卫星网络,中国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可靠的通信和导航服务,确保国家安全。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研发针对“星链”系统的反制技术。这包括改进电子战系统,提高对“星链”终端的探测和干扰能力;以及探索新的反卫星手段,直接摧毁或瘫痪“星链”卫星。总的来说,“星链”系统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规则。它不仅提升了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也促使各国重新思考太空安全的战略布局。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动,将是未来国防建设的重要课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太空战的阴影正逐渐笼罩全球,各国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在这个背景下,乌克兰的困境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可能会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各国应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确保自身在关键时刻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挑战。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太空秩序,避免太空成为新的战场。总之,“星链”系统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一个全新的战略变局。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其背后的安全隐患,确保人类能够和平利用太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