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读《海底两万里》有感等‖五下第二单元(第6-10篇)

迂夫子文吧作 2025-03-11 15:30:32

点关注,不迷路哦!

神奇的“鹦鹉螺”号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

上海/王丹妮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科幻巨著《海底两万里》,书里讲述了海底奇异大冒险的经历。从中,我得到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地理知识,了解了许多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沉船的历史等。尤其是潜水艇的储备和功能十分神奇,看了令我惊讶!

刚翻开这本书,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仿佛来到了真实的海底世界。读着读着,我仿佛走进了这艘圆筒形的潜水艇,跟随尼摩船长参观了它设计独特的、两端有点像圆锤的造型。

我们先进入了一间小型图书馆,高高的书架沿墙而立,下面是一圈舒服的沙发,布置十分雅致。书架上有文学大师的作品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多达一万两千多本。接着,我又进入了宽敞华丽的客厅,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里面灯火辉煌,看起来更像一间藏宝室。墙壁上挂满了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客厅里还有一架管风琴,上面放了贝多芬、莫扎特等名家的乐谱。这间屋子就像一个博物馆,把所有天然的和艺术的宝物都纳入其中。除了艺术品外,还有很多的仪器,都摆放有序。艇后面挂着一架梯子,这架梯子通往一艘不会沉的小艇,可以坐着去兜风或钓鱼。经过舱房,我看到长约三米的厨房间,里面一切设备都靠电来运转。厨房的旁边是一个很大的浴室,里面冷热水都有……

船长告诉我们,潜水艇是利用海水中的化学成分来发电,在水中不断前行的。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建造了这艘举世无双、威力无比的“鹦鹉螺”号。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读到这儿,我不由惊叹于作者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在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海底两万里》却成功地推出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我想:作为小学生,现在只有刻苦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本领,长大了才能为建造一艘领先世界水平的中国潜艇服务。

点评

言而有序:在描写“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内部构成和摆设时,作者能做到合理安排,杂而不乱,顺序井然,让读者清楚明了。

大胆想象: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进入了书的世界,和书里的人物一起生活。贴合学生的心态,更加真挚地表达自己对科学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在生活中当一个强者

————

湖南/李瑶

作家曹文轩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精义、神髓与真谛。”的确,一个人的气质、胸襟、品格、智慧、个性等等。无不与阅读相关联。好的作品,能给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能给心房安上澄澈的眼睛。

我阅读过许多文学名著,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老人与海》。

故事主要描写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一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条大马林鱼,返航时,不料遇上鲨鱼来抢食,老人又同鲨鱼进行惊险的搏斗。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带着一副鱼骨架回到港口。

文中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是它通过朴实平凡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可以结束,但是人的意志,精神不可以磨灭。老人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贵和尊严。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再成功的人都是从失败中成长的,即使失败往往让你难以接受。但只要心中坚定的信念,就一定会成功。

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一些负能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的,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意味着喜剧的再次出场。

回想起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给你打败的,你尽可能消灭一个人,可就是打不垮他。”这难道不是一曲精神的赞歌吗?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在生活的艰辛中看到生存的意义,在战争的残酷中看到生命的价值。这种精神要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暂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让人在抗争中闪耀出勇气、智慧和进取的光芒。

唯有我们源自于生活的感受才是真实无比丰富的。所以我们应该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点评

作者开头先引用名人名言点明阅读好作品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到了让自己记忆犹新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紧接着总结概述了书中的故事情节,提到这部作品蕴含的主旨意义,最后围绕着“人的生命可以结束,但是人的意志,精神不可以磨灭”结合自己的感悟展开论述。文章行文紧凑有序、观点鲜明。

父爱如山

——读《傅雷家书》有感

————

浙江/陆奕杭

还记得,当老师规定要看《傅雷家书》时,我是很不耐烦的,心中甚至不屑地想:不就是一些书信吗,谁不会写。然而,当我慢慢耐下心来仔细看时,我的想法被颠覆了,这哪里是普通的信啊!那一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都漫溢着浓浓的爱。

(请你划线:开篇先对比了对《傅雷家书》的前后看法,“想法被颠覆”说明了看法的巨大转变,并总结概述了读后的最大感受。)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他有很多精神是爸爸们值得学习的。他也是一位好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严格。他会时刻关注傅聪练习钢琴的状况,会对他提出批评,也会对他夸奖或鼓励,鞭策傅聪在艺术的道路上勇敢前进,战胜未来的每一个困难。

我也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他对我也很严厉,如果说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那他无疑是一个唱白脸的。我曾经怨恨过爸爸,因为当我取得一个好成绩时,他不像妈妈那样激动,而是时刻提醒我不要骄傲自大,下次再考一个100分那才叫厉害,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我考得很差时,父亲却不再有更多的语言,只是拍拍我的肩膀。那无声的寂寞,则更让我失落。现在,我懂得父亲所做的一切,他并不是不喜欢我,只是习惯把爱深埋心底,默默给予我力量!

(请你划线:作者从书中联系到自身实际生活,写了爸爸在生活中“默默给予我力量”的细节片段,很接地气。)

父爱不如母爱一样温柔,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澈的泉水,而父爱,则深沉如磐石,于无言中坚定,执着地守望着我,给我勇敢前进的力量。

回味父爱,我忍不住要说:《傅雷家书》,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看到了那个父亲,谢谢你让我真正地理解了那份如山的父爱!

(请你划线:作者在这里主要抒发了对父爱的理解,总结了《傅雷家书》带给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点评

作者紧贴现实生活,结合了生活片段来写读完《傅雷家书》后的感想,情感真挚,感悟真切。文章在叙写读后感想时,先总结了读后的最大感受,接着综述了“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的好父亲”,紧接着写到了爸爸与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断,最后抒发对父爱的理解,点明中心。

悲情的力量

————

吉林/吕承锴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中国唯一一位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这是一本生动易读、耐人寻味、文笔酣畅、极具立体感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多处情节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请你划线:作者用“这本书多处情节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总结开篇,自然引出下文。)

令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在第二十四章,明子的父亲用钱买了一百多只羊,想要冬天养肥之后卖钱,可是小豆村的草因种种原因不够羊吃的了,父亲只好带着羊群翻山越岭来到了几十里开外的一片被当地人称为“天堂草”的草地上。

这群饥渴难耐的羊,面对前方一片高贵诱人的“天堂草”,却始终不肯低下倔强的头。若干天后,它们竟一只接着一只壮烈地死去……后来,明子得出了一个道理:“卑微”的山羊遇上“高贵”的天堂草,无论山羊多么饥饿,也决不会低下头,因为它们不肯吃自己不该吃的东西。

(请你划线:作者在这里用自己的话概括总述了印象最深的情节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但另一方面,这本书的故事内容难免有些许伤感:从明子的师兄黑罐为了给家人治病不惜一切代价,到明子出师时对城里朋友道别时的恋恋不舍……处处体现着曹文轩说过的一句话:“儿童文学需要一点悲情。”

我对这句话同样回味无穷。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曹文轩的故事: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常常由于经济条件贫寒而饥一顿饱一顿。他们那里的村民最讨厌春夏之交的时候,因为那时头年的粮食吃完了,而来年的粮食还尚未成熟。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饥饿到极限的时候,甚至有啃石头的欲望。正是如此,作家曹文轩才认为儿童文学中需要一些悲情,而这些悲情并非是负面的,它会让我们理解与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请你划线:作者跳出常规思维,从“儿童文学需要一点悲情”这个新颖角度,结合曹文轩的故事来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点评

文章主题明确,在概述了印象最深的情节内容后,主要就“悲情的力量”阐释了“儿童文学需要一点悲情”,并在结尾处总结说明了原因,很有说服力。此外,文章对书本内容的概括很精当,体现出了作者较强的概括分析能力,也真挚抒发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想,读后也引人思考。

苦尽甘来默默奉献

——读《一只贝》有感

————

河南/吴子涵

今天,我手捧课本,反复地品味着贾平凹所写的《一只贝》。读后,我不禁为那只贝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文章讲了一只贝一生忍受着痛苦,为人们奉献了最精美的礼物后悄然离去。“它是一只可敬而可怜的贝。”当我读“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一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壳上越来越没有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时,我被这只贝深深地打动了。

我想到有一次,一根比针还细小的竹签扎进我手指里拔不出来,我还疼得直抹泪呢!这只贝忍受着小石子的折磨,却默默无闻,一声不吭,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贝用血和肉打磨了石子尖锐的棱角,用血和泪造就了那颗石子的奇珍。当那颗石子变成珍珠大放异彩的时候,贝默默地走完了它的一生。这真是一只可敬而又可怜的贝。我突然觉得这只贝并不可怜,它用一生打磨出一颗无比珍贵的珍珠,这是多么伟大而有意义的一生啊!这样的一生,要比那些碌碌无为、平淡无奇的人生强上千倍万倍呀!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动于贝的坚强,并敬佩贝的无私奉献。我也想到了生活中的很多人:严寒酷暑中清扫马路的清洁工,粉笔灰染白头发、桃李遍天下的老师……他们也是一只只用毕生打磨珍珠的贝呀!正是有了这些贝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我们的生活才有珍珠般的华彩美好!我深爱着这只贝,同时,我也更爱具有贝一样品质的人!

点评

作者紧扣读后感“介—议—联”的写法,开篇先写读了什么文章,接着简单介绍了该文的内容,再接着议论抒情,最后联系生活,总述感受。读感结合,夹叙夹议,结构清晰,浑然一体。结尾画龙点睛,使主题得到升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