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方向:美国再加税?北宋持续90年的贸易战,被西夏用3招破解

沈言论世界 2025-04-13 03:22:43

文|沈言论

当今世界,贸易战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4月2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天文数字"关税的消息一出,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千年前北宋与西夏之间那场持续近90年的经济封锁,最后却被西夏四招破解。

中国人讲“以史为鉴”透过这段久远的历史来对照当下,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似乎更有看头。

穿越时空的经济封锁

话说北宋距今已经快一千年了,说起当年北宋跟西夏国打的那场无硝烟的战争,人们至今津津乐道。

那场贸易战的起源是由百姓日常必须的生活用品“盐巴交易”掀起的,早在宋太宗赵匡义执政的时候,大宋的皇帝就意识到西夏是个“祸患”,他们军事强悍,经济上还有自己的特色“青盐”出口。

原来,西夏境内的池盐资源丰富,尤其以青、白二色盐质量最佳,但仅有300万人口的西夏根本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产量,这些盐巴都出口到了北宋,西夏王国也因此换到了丰厚的财政收入。

那个时候,青盐贸易占西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他们挣的大部分钱都来自于北宋,为了逆转这种巨大的贸易逆差,宋太宗赵光义在988年开始实施青盐禁运政策,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西夏臣服。

当时的禁盐令极为严苛,"凡胆敢私自贩卖西夏青盐者,直接处死",然而这次看似雷厉风行的贸易禁令却收效甚微。

最后,宋太宗不得不在同年八月取消禁盐令,而此后近半个世纪,北宋虽然多次重启青盐禁运,但都因走私猖獗而收效甚微。

一直到了宋仁宗的时候,北宋才真正找到了贸易战的正确打开方式,在包青天包拯的建议下,北宋才恍然大悟,对青盐交易开始“区别对待”。

那时候的宋朝政府一方面严禁汉人贩卖西夏青盐,一方面又对羌族和吐蕃部落网开一面,以分化少数民族阵营,另外还支持北宋商人到边境贩卖食盐,通过增加供应压低盐价,使走私青盐无利可图,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西夏青盐的价格才被彻底打下来,而这时候已经过去快90年了。

西夏的生存智慧:四招破解经济封锁

其实细看下来,北宋的做法无异于现在的美国,他们通过对西夏商品征收200%-300%关税 ,人为制造贸易壁垒,不仅如此,北宋还严格控制铁器出口到西夏,企图扼杀西夏国的农业发展。

更致命的是,北宋还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向西夏出口粮食、布匹、茶叶等生活必需品,这一波操作简直很现代的美国对待其他国家如出一辙。

面对大宋朝的全方位经济围剿,西夏这个仅有300万人口的小国为什么能扛这么久?这还得从西夏国王的过人之处说起。

当年北宋为了控制青盐进入,关闭了正规的贸易关口后,这个举动恰恰给了西夏漏洞可钻。

西夏的盐商们迅速转向地下交易,他们跟羌族部落合作,通过边境走私将青盐输入北宋境内,这些隐秘的贸易路线如同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西夏输送经济血液。

与此同时,西夏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他们将目光转向辽国、吐蕃等政权,虽然这些市场的规模无法与北宋相比,但"杯水车薪"的贸易仍能缓解部分财政压力,这一点就跟中国如今的一带一路政策很像了。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西夏通过跟这些小国家的商业往来,打开了新的市场,也给西夏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这只是西夏国使出的第一招,第二招就是西夏开始发展自主产业,减少北宋的经济依赖。

西夏的统治者深知,长期依赖北宋的物资进口绝非长久之计,于是,他们大力推动国内的生产,把他们最擅长的冶铁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在那个手工业发达的时代,西夏的铁匠们已经用上了立柜式风箱,大大提高了冶铁的炉温,生产出了许多优质的铁器。就凭着这个技术,足以让西夏的农民们用上最先进的农用工具,这样一来,西夏国的农业也就得到了发展,简直是双赢!

第三招玩的就更高,那就是主动与辽国结盟,通过扩大外交来给自己的国家争取更多的贸易机会。

于是,大量的北宋特产通过辽国辗转又进入了西夏,这种巧妙的三角贸易关系让西夏间接的获取到了大量北宋商品,这一招就跟现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三方转口贸易"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宋和西夏贸易战的现代启示

正是凭借着这四招组合拳,西夏在北宋严苛的经济围剿中顽强生存下来,跟北宋足足抗争了九十余年,这样的战绩不得不让人佩服!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如今返回头看,即便北宋大费周章的折腾了快一个世纪,为什么还是没能撼动西夏的发展呢?

这是因为北宋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他们一味的靠着“堵截”来阻止贸易经济的正常发展,却没有看到贸易的本质实惠互利。

就像如今的美国一样,见不得人好,感觉谁要是超越了他他就受不了,拿起大棒和关税就一通乱挥。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只会让自己更加疲惫和虚弱,就像当年的北宋疲于奔命堵截西夏一样,最后导致国内动荡不堪,不光增加了国内的矛盾,还没打赢贸易战,最后导致拖垮了自己本国的财政,为后来的“靖康之变”埋下祸根,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了。

北宋和西夏之间这场持续近百年的经济博弈证明,小国只要策略得当,完全可以在大国制裁下找到生存空间。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今天的美国的做法,像极了当年的北宋经济战,而中国的应对策略,也与千年前的西夏如出一辙。

千年前西夏的生存智慧,或许能给今天的我们一些启示,或许这场旷世已久的中美贸易战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踏上新的腾飞之路的起点。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光明网,2023-06-28,《道中华|互市,只是推动了经济发展吗?》

中国经营报,2025-04-12,《关税博弈与破局:全球贸易须更加公平合理开放》

0 阅读:0

沈言论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