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许亭亭编辑丨舒本华
继“尚界”落地之后,阿维塔的“塔界”、“势界”,也呼之欲出。
加上已经上市和快要上市的享界、尊界、智界、问界,一时间,以华为智驾为中心的“界”自辈,如潮涌一般,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这里面,问界是合作最早的,也是目前已经成功的一个品牌,尤其目前市场上的问界M7和问界M9,成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成功的高端品牌。在这背后,除了华为加持这一品牌溢出效应外,华为主要提供技术支持(HarmonyOS车载系统、ADS自动驾驶等)和渠道销售。
最开始,华为和赛力斯合作,在2021年12月,以“智选车模式”推出问界M5。华为深度参与问界,深度介入研发、设计、销售全流程,首次搭载鸿蒙座舱,被质疑为“代工模式”。
此后,问界销量高歌猛进,经过M7销量下滑,新款M7上市爆量后,华为和赛力斯乘势退出了M9,2024年,在问界的带动下,赛力斯扭亏为盈,成为车圈的奇迹。到了2025年,问界系列逐步搭载华为ADS 3.0智驾系统,M9成为首款支持无图城区NCA的车型。
不过,就在赛力斯成功之后,华为赋能车企的样板就树立起来了,界字辈也突然就多了起来,即便如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要保留车企灵魂的,也开始拥抱华为了。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3种。包括上汽集团的尚界,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智界、与北汽的享界以及与江淮的尊界,都是与智选车模式。华为在其中的角色是,主导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及渠道(共享华为5500家门店),提供全栈智能化技术(ADS、鸿蒙座舱)。
HI模式(Huawei Inside)是第2种,代表车企有长安阿维塔、广汽埃安、东风岚图,华为提供全栈智驾(ADS)与座舱(鸿蒙OS),但车企主导整合与销售。不过,这一次和阿维塔合作的塔界,不知道会是选择智选模式,还是与阿维塔合作的HI模式,若是按照华为与车企合作品牌起名的规则来看,只要是“X界”,目前都采用的是智选车的模式。
第3种模式就更为灵活了,华为在与车企的合作中,角色主要是供应商的角色,提供激光雷达、鸿蒙座舱等模块化产品。这个模式的代表车企有比亚迪(方程豹)、东风日产(N7)、小鹏(潜在合作)。
不管是作为供应商,还是深度介入营销和研发,华为的智驾团队和技术资源都是有限的,在界字辈持续加入的背景下,市场不免质疑,华为能忙得过来吗?
与此同时,在2025年,华为推出智界R7、尊界S800,以及敲定与上汽集团新合作的品牌“尚界”等这多的新“界”的时候,问界似乎开始被市场和华为冷落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商标转让事件说明,华为在试图守住自己的边界,此前赛力斯的紧密合作,变得相对松散。2024 年 7 月 3 日,赛力斯集团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 25 亿元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问界相关的 919 个文字以及图形商标,44 项外观专利。
有市场人士解读此举为华为的套现,在讲问界品牌做起来了,转让给赛力斯,不过,华为还是表示,继续支持赛力斯造车。实际上,此举背后,也是赛力斯在有了底气之后,不断增加自身对造车的自控力的表现。另外,赛力斯花80多亿元购买造问界的工厂,其实背后也是进一步增加自身造车的自主性。
销量下滑,也成为华为冷落问界这一法的注解。先看M9,2024年7月至12月的销量波动较大,最高单月销量为7月的17,151辆,最低为12月的14,911辆,环比下降9.13%,2025年1月销量为22,459辆。
不过,M7销量出现了大跌。去年还月销3万台的问界M7,今年1月竟只卖出5558辆!环比暴跌58.6%,创16个月新低。
余大嘴这个小人已经入魔了,再成立一个魔界。吹牛逼说是尊界可以抑制甲流,那造一款仙界,买车的人可以得道成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