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谢子长从小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发现,穷人受欺压,是因为他们没有本事。如果练就一身硬功夫,就不会受欺负,还能打抱不平,因此,他一心想学一套真功夫。谢子长苦练大刀,他的大刀长枪耍弄得得心应手。
谢子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创办青年军事干部训练班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教育;组织和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被群众誉为“谢青天”。1931年10月,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5年,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在河口战斗中,谢子长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被敌弹击中,身负重伤。他忍住剧痛,坚持指挥,直到战斗完全胜利。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他的伤势不断恶化,于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谢子长的遗骸移葬于他的家乡枣树坪并修建了谢子长烈士墓。
毛泽东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 “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墓写了277字的碑文。1945年,在谢子长逝世10周年的时候,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陵墓,1945年2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移葬公祭,凭吊者逾两万人,毛泽东第二次为谢子长墓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
朱德的题词是:“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挽联上写着:“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真、贺龙、刘伯承都为谢子长墓题了词。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毛泽东第三次在谢子长墓碑上题词:“革命领袖,人民英雄”。毛泽东谢子长三次亲手题写碑文,这在毛泽东一生也是绝无仅有的。这表明了谢子长烈士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永远被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