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迹塘镇:竹林生金春笋富农

益阳广电 2025-04-14 21:11:29

眼下正是春笋采收的季节,在马迹塘镇南山村的竹林,此起彼伏的挖笋声奏响“春日增收曲”。当地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模式,让传统竹林蜕变为孕育致富希望的“绿色银行”。

袁子清精准定位破土而出的春笋   张益平 摄

袁建明对刚采挖的春笋去根剥壳   曾斯齐 摄

在该村龙兴庵山的笋竹两用林里,村民袁子清挥动锄头精准定位破土而出的春笋,82岁的叔叔袁建明则熟练地去根、剥壳、装袋。这对叔侄搭档采笋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平均每天可采收鲜笋600余斤。“现在是黄金采收期,按当前每斤1元的收购价,20天采收期能增收上万元。”袁子清擦着汗笑道。这些刚从竹林采收的新鲜春笋,将会被统一装车,送往村上的楠山竹笋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收购。

村民将刚春笋送到合作社进行称重   曾斯齐 摄

为加速发展竹笋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南山村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村企合作投入160万元成立楠山竹笋专业合作社,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合作社现拥有初加工生产线3条、标准化冷库及49个笋榨设施,年加工鲜笋能力达200万斤。“每天有300多户笋农前来送笋,一天下来能收笋8万斤左右。”村党总支书记肖忠介绍,“今年预计总收笋量超百万斤,不仅能为村集体带来3万余元收入,更是直接带动村民增收逾百万元,解决周边农户30多人的就业。”

近年来,马迹塘镇通过做优基地、做强加工、做亮品牌、做长链条等举措,大力发展笋竹产业,逐步成为湖南省竹产区笋竹经济的枢纽和笋竹产业的洼地。目前,该镇已培育2.1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拥有初级加工厂14家,年初加工能力1亿斤,竹笋年加工量达7000万斤,示范带动1.2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来源:大美桃江微信公众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