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杨琪|绪论,考试重点及课后题答案

迈希教育课程 2024-11-29 06:11:10

《艺术学概论》是杨琪于 2003 年 4 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艺术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为六部分十六章,内容涵盖了艺术学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绪论、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接受论以及艺术发展论。

首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结构:

绪论

艺术本质论

第一章 艺术的社会本质

第二章 艺术的形象本质

第三章 艺术的情感本质

第四章 艺术的美的本质

艺术创作论

第五章 艺术创作的主体 — 艺术家

第六章 艺术的创作过程

第七章 艺术创作的心理和思维

第八章 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作品论

第九章 艺术作品的构成

第十章 艺术作品的非本质属性

艺术接受论

第十一章 艺术接受的地位、性质、特征与作用

第十二章 艺术接受的过程

艺术发展论

第十三章 艺术发生论

第十四章 艺术发展规律论

第十五章 艺术发展动力论

第十六章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绪论

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艺术学的产生

1.前提条件

艺术作品的产生:以约四万年的《奥林多夫的维纳斯》为例,表明艺术作品诞生的古老性。

艺术理论的产生:如古希腊赫拉克里特 “艺术模仿自然”(距今 2500 年),艺术理论在艺术作品之后产生。

2.与美学产生的类比

人类审美意识产生:远在狩猎时代人类就有对兽牙、鸟羽等美的认知。

美学理论产生:古希腊美学理论在公元前 6 世纪产生,公元前 5 - 4 世纪极盛,距今 2500 年。1750 年德国鲍姆嘉登《埃斯特惕卡》出版标志美学独立,其被称为 “美学之父”。

美学产生的条件

艺术学与美学产生顺序:艺术学产生比美学晚,19 世纪末德国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分开,他被称为 “艺术学之父”,此后德国格罗塞等倡导研究,20 - 30 年代苏联、日本和我国相继开展研究,当今我国艺术学研究繁荣。

(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

艺术的本性:即艺术的本质与特性,是首要研究问题。

艺术的一般规律:涵盖艺术创作、作品构成、接受、发展等方面的一般规律。

2.主要内容

艺术本质论:探究艺术的核心本质与内在特性。

艺术创作论: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体(艺术家)、创作心理思维、创作方法等要素及创作流程。

艺术作品论:剖析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等)以及非本质属性(风格、意蕴气韵、商品属性等)。

艺术接受论:探讨艺术接受的地位、性质、特征、作用、过程以及与艺术批评的关系等。

艺术发展论:包括艺术发生的相关理论、发展规律(如 “草创 — 繁荣 — 衰亡”“从渐进到断裂”“否定之否定” 等)、发展动力(经济、政治、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等的影响)以及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探讨。

(三)艺术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哲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聚焦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一般规律,艺术学研究艺术领域的特殊规律。

联系:艺术学是哲学的基础之一,哲学为艺术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

2.与美学的关系

区别:美学以美为主要研究对象(美的存在、认识、创造等),艺术学以艺术为核心研究对象(艺术的本质、创造、接受、发展等)。

共同点:美学重视艺术研究,艺术学也关注美(美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两者相互交叉。

3.与部门艺术学、地域艺术学的关系

区别:部门艺术学专注某一艺术门类(如绘画学、音乐学等),地域艺术学针对某一地域艺术(如中国艺术学、埃及艺术学等),它们相对具体;艺术学研究所有种类和地域艺术,较为抽象。

联系:艺术学的一般规律是对部门艺术学、地域艺术学具体规律的抽象概括。

与相邻科学的关系:与思维科学、心理科学等结合形成边缘科学,如艺术思维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二、艺术学的学习目的

(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1.艺术观的内涵:是世界观在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即对艺术本性及其一般规律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2.艺术本性的思考

理论与实际问题:艺术本性既是抽象理论问题也是具体实际问题,如对特定艺术作品是否为艺术的判定争议,像 “文革” 期间维纳斯雕像被误判,以及当下一些所谓 “写真集”“裸体画册”“前卫艺术” 等引发的思考。

艺术发展规律探讨:从写实到抽象的艺术发展规律引发对艺术魅力本质的思考,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后一些极端艺术现象(如达达派杜桑的小便池、各类 “身体艺术”“概念艺术” 等)挑战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但实际上真正的艺术与非艺术存在明显界线,所谓当代艺术危机多是假艺术或广告画廊市场的危机。一些人缺乏对艺术本质规律的思考却盲目判定艺术作品,导致类似 “皇帝的新衣” 现象在艺术界出现,而艺术有其自身独特性与发展脉络,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些极端或随意的形式。

(二)树立正确的艺术创作目的

1.创作目的与世界观人生观关系:艺术创作目的是艺术家世界观、人生观在创作中的体现,进步的观念引导正确创作目的,落后的则导致错误目的,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则性问题。

2.正确的艺术创作目的

遵循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提出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要考虑作品社会影响,兼顾人民、国家、党的利益,通过生动艺术形象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人们社会关系本质,表现时代前进与历史发展趋势,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赋予其积极精神。众多优秀艺术家依此创作出新时代优秀作品。

错误创作目的示例:如 “游戏人生”“随俗混世”“玩文学”“痞子文学” 等,西方也有类似轻视艺术内涵、将艺术视为玩乐的观念,表现为对传统艺术的否定与对娱乐化创作的推崇。但在现实发展中,进步艺术家应响应积极号召,端正创作目的,承担历史使命。

(三)其他学习目的(简略提及)

包括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指导艺术批评开展、推进艺术理论研究等。这些目的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学习艺术学的多元价值追求,有助于从不同维度深入理解和参与艺术活动,推动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健康发展与传承创新。

三、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一)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

1.世界观对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的世界观及社会历史观是对艺术本性及其规律作出科学解释的前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引导走向真理,错误的则导致谬误。

2.各类世界观分析

①主观唯心主义

核心观点:认为主观感觉、意识是世界本原,物质世界是派生。如克罗齐认为 “艺术就是直觉”,直觉源于情感,即艺术是 “抒情的直觉”,西方现代美学据此将艺术本质归结为情感表现。

局限性:一是不能揭示情感来源,情感实际源于客观物质世界,而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情感无来源且与物质世界无联系;二是情感表现不能完全等同于艺术,日常情感的自发表现并非都是艺术。

②客观唯心主义

核心观点:认为存在独立客观精神(如柏拉图的 “理式”、黑格尔的 “绝对理念”)是世界本原,物质世界是其派生物,艺术是对客观精神的模仿。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对 “理式” 世界的模仿)的模仿,是 “影子的影子”,黑格尔虽承认艺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与实践的依赖及理性在创作中的作用,但整体颠倒物质与精神关系,无法科学解释艺术本质。

③旧唯物主义

核心观点: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 “艺术是生活的再现”,但此命题未回答生活由什么决定,不够完善。

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揭示社会发展 “潜伏力量” 是经济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此为方法论研究艺术学,能科学地解释艺术受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使艺术学研究接近客观真理,背离则走向谬误。

二、熟知广泛的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与艺术学理论的关系:艺术学理论源于对艺术作品的抽象概括,如从艺术发展过程概括发展规律,故理解艺术学理论需熟知广泛艺术作品。

2.作品熟知范围要求

艺术门类方面:需涵盖美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多门类。

地域方面:包括西方与东方艺术作品。

发展过程方面:传统与现代艺术作品均需了解。虽完全熟知困难,但应作为目标追求。可通过阅读可靠全面的艺术史及各艺术门类历史(如绘画史、音乐史等)来增进对艺术作品的熟知。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艺术学课程性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2.对不同人群的意义

艺术创作者:艺术学是创作指南,指导创作实践。

艺术爱好者:是艺术接受的向导,帮助更好地欣赏理解艺术。

艺术史研究工作者:是艺术发展的理念依据,助力深入探究艺术发展脉络。

思考题:

1.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本性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艺术的本性,即艺术的本质与特性。这是艺术学首要回答的问题,例如探讨艺术是什么,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在哪里,艺术如何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和文化现象等诸多关于艺术本质属性的问题。

二是艺术的一般规律。这涵盖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像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灵感来源、创作手法等;艺术作品构成的一般规律,包括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品风格的形成等;艺术接受的一般规律,例如观众或欣赏者是如何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的心理过程等;以及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走向等。

2.试述艺术学与艺术作品、哲学和美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艺术学与艺术作品的关系

艺术作品是艺术学研究的基础。艺术学理论是从艺术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例如,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需要先了解众多艺术作品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情况,才能从中提炼出普遍规律。同时,艺术学理论又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帮助人们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风格以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等诸多方面。

(2)艺术学与哲学的关系

艺术学和哲学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区别在于哲学研究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而艺术学相对哲学的普遍规律而言,研究的是艺术领域的特殊规律。联系是艺术学是哲学的基础之一,并且哲学为艺术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帮助艺术学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艺术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学与美学是交叉关系。区别在于美学主要以美的领域为研究对象,如美的存在、美的认识、美的创造等;艺术学则重点关注艺术的领域,像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造、艺术的接受、艺术的发展等。共同点是美学既研究美也研究艺术,且以艺术为研究重点,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表现;艺术学不仅研究艺术也研究美,因为美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

3.试述艺术学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艺术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艺术本质论

探究艺术的社会本质,如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且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和真实性,艺术还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研究艺术的形象本质,包括艺术形象的特征、典型的艺术形象以及意境等内容。

剖析艺术的情感本质,如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艺术情感的性质和情感的艺术表现。

探讨艺术的美的本质,像美在艺术中的地位、艺术美与现实美和现实丑的关系。

(2)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的主体 - 艺术家部分,涉及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主体性和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的创作过程方面,涵盖对生活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艺术创作的心理和思维部分,包含形象思维、灵感和无意识等内容。

艺术的创作方法,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等。

(3)艺术作品论

艺术作品的构成,包括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非本质属性,如作品的风格、意蕴与气韵和商品属性。

(4)艺术接受论

艺术接受的地位、性质、特征与作用,像艺术接受的性质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以及接受对创作的作用。

艺术接受的过程,包括接受的心理、中介、接受与艺术批评的关系和艺术的社会作用。

(5)艺术发展论

艺术发生论,如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主要理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和历史过程。

艺术发展规律论,像 “草创 - 繁荣 - 衰亡”“从渐进到断裂”“否定之否定” 等规律。

艺术发展动力论,包括前人对动力的探讨、经济对艺术发展的终极影响、政治对艺术的直接重大影响以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如艺术的民族性、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4.试述学习艺术学的目的。

【参考答案】

(1)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艺术观是世界观在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正确的艺术观是对艺术本性及其一般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学习艺术学可以帮助人们辨别艺术与非艺术,避免在面对一些所谓的 “前卫艺术”“现代艺术” 时,因缺乏理论思考而盲目跟风或产生错误判断。例如,面对一些极端的 “观念艺术”,能够思考其是否真正符合艺术的本质和规律,防止陷入 “皇帝的新衣” 式的艺术判定困境。

(2)树立正确的艺术创作目的

对于艺术院校学生和创作者来说,艺术创作目的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进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创作目的,即要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兼顾人民、国家和党的利益,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人们的社会关系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赋予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避免出现 “游戏人生”“玩文学” 等错误的创作观念。

(3)其他目的

还包括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指导正确地开展艺术批评,从更专业和理性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推进艺术理论的研究,为艺术学领域的学术发展添砖加瓦等。

5.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艺术学的学习和研究上?

【参考答案】

(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艺术学学习和研究中,应认识到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例如,在研究艺术发展规律时,要考虑经济基础对艺术发展的根本作用,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如何推动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艺术现象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理解艺术作品如何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内容,以及这种内容如何通过艺术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在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考虑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创作思想、创作手法的影响。

(3)从唯物史观角度研究艺术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经济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政治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也对艺术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艺术学研究中,要以这种观点为基础,分析不同历史阶段艺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例如,研究古代艺术与当时的经济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关系,以及现代艺术在全球化经济背景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发展态势。

(4)避免错误的世界观干扰

要认识到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研究艺术学中的局限性。如主观唯心主义无法正确揭示情感来源等艺术本质问题,客观唯心主义颠倒物质与精神关系,旧唯物主义在解释艺术与生活关系上不够完善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避免在艺术学学习和研究中走入这些误区,从而更科学地阐明艺术的本性及其规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