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林冲一向又怂又软弱,为什么却恩将仇报干掉了首领王伦?

杨角风发作 2025-04-23 19:03:50

林冲,可以说是整部《水浒传》众多好汉中,人物形象最有争议的一位。

因为甭管放在过去,还是现在,他的很多行为都会让人不理解。比如鲁智深不能理解,面对高衙内这种恶霸,为什么不动手揍他?老丈人张教头也不能理解,你不过是发配沧州而已,为什么要休妻?林娘子更不能理解,好歹咱们夫妻恩爱一场,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连封信都不写?

至于梁山最早的首领王伦来讲,他更不能理解了,明明是自己收留了林冲,还让他坐第四把交椅。可他竟然为了一伙儿来历不明,又会给梁山带来祸患的人,直接恩将仇报,咔嚓了自己!

对啊,一向能忍的林冲为什么为了素不相识的晁盖,而杀掉恩人王伦呢?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文章第95期:看懂林冲火并王伦背后隐藏的秘密,才明白他内心有多毒?

一、

之前也讲过,林冲的怂,并不是说他怕事,也怕打架,而是怕未知。

所以,甭管发生什么,高衙内调戏林娘子,还是陆虞侯陷害自己,亦或者押解公差半路想解决掉自己,他都没有做出太过激烈的反应。就是因为,他害怕改变,害怕不确定的未来,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直到陆虞侯跟富安联合沧州的差拨,给林冲下套,火烧了草料场,彻底堵死了他的退路,林冲这才发飙,一怒之下干掉了这三个人。

但是,杀人容易,怎么善后又成了林冲最头疼的事情。因为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林冲只能是背对草料场的方向,一路向东狂奔了。

这一点在书中也说了,山神庙在草料场的东边,这在林冲出门去山神庙住宿的时候就说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而杀了陆谦、富安和差拨后,林冲出了山神庙,继续往东狂奔:

“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按照书中的说法,他一刻不停,一共走了两个更天,等于是四个小时。毕竟当天天降大雪,冷的很,他实在扛不住了,于是进了路边的一间透着光亮的草屋。而且,在这里,他也一改往常彬彬有礼的形象,开始耍横,耍无赖,打跑了满屋子的人,吃到了酒:

“庄家们都动掸不得,被林冲赶打一顿,都走了。”

二、

但林冲也确实运气好,被他打走的那一群人竟然是柴进府上的,很快他们就喊人回来,将喝醉酒倒在雪地的林冲五花大绑,带回了柴大官人府上。

刚刚也说了,林冲这人,最怕的就是未知,虽然在柴进府上能获得暂时的安稳。但毕竟他刚刚杀了三个人,而且自己看守的草料场还被烧没了,沧州府尹自然不会放过他,很快悬赏的告示就贴到柴进家门口了。

这样一来,林冲就待不下去了,要知道柴进府上的客人进进出出那么多,谁能保证他们就不会为了悬赏将林冲供出去,这想想实在是太可怕了。

所以,林冲就得走,但是往哪走,他是没有主意的。好在柴进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决定给他一封书信,叫他去一个地方。

为此林冲不解:

“若得大官人如此赒济,教小人安身立命,只不知投何处去?”

随后,柴进就讲了,在山东济州府有个梁山泊,方圆八百里。那里有三位好汉,一个是白衣秀士王伦、一个是摸着天杜迁、一个是云里金刚宋万。

更重要的是:

“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啰,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三位好汉亦与我交厚,常寄书缄来。”

所以,在柴进看来,林冲也是犯了迷天大罪的人,王伦又受过自己的恩,只要一封信递过去,绝对能收留林冲。

三、

林冲原本以为这一次十拿九稳,终于又可以在梁山安定下来,不用自己去寻找未知的路了,可惜,他失望了。

最开始,王伦还是热烈欢迎了林冲,但酒后思索一番后,觉得不行:

“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人。”

随后,王伦便不顾另外几位反对,哪怕要驳了柴进的面子,也要送林冲走:

“小寨粮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后误了足下,亦不好看……”

那么,我们要思考一下,王伦不想让林冲留在梁山,真的仅仅是因为自己武艺不行,担心打不过林冲吗?

并不是!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王伦的心理,他曾经也是满怀斗志,踌躇满志的赴京赶考,但落榜了。若干年后,有个叫洪秀全的书生,也是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一怒之下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

所以,王伦从骨子里就对那种体制内出来的人,没有好感。甚至连对自己有恩的柴进,他的情感也是非常复杂的,会觉得他不过是命好,生在了前朝皇家。也正是由于他看待林冲是带有偏见的,也就固然认为,林冲会恃强凌弱,夺了自己的位置。

这种夺位,并不仅仅是指夺了梁山头领的位置,更是指夺了自己在柴进大官人心目中的位置:

“争奈杀死三人,逃走在柴大官人家,好生相敬。因此特写书来,举荐入伙。”

四、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王伦,因为林冲在介绍自己经历的时候,让他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啥意思呢?

就是说林冲这人,别看给人的感觉是窝窝囊囊,怂的厉害,其实内心黑的一笔,属于那种欺软怕硬的角色。

比如面对高衙内,他会笑脸相迎,即便老婆被抓了,他也只敢问老婆有没有被玷污。他不敢找高衙内麻烦,却敢找陆虞侯麻烦,可若是陆虞侯躲进高衙内家,他就没辙了。包括后面他打洪教头啊,见差官啊,其态度也是完全不一致的。

即便是最后林冲在山神庙那里彻底爆发,也是其欺软怕硬的最真实体现,因为他太压抑了。老婆,老婆护不了,达官贵人他又惹不起,连个押送他的差役他都得小心翼翼哄着。

所以,他心里窝火啊,高衙内和高太尉他没辙,你个陆虞侯自己找上门了,还不宰了你?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包括王伦让林冲交投名状,其实也是试探他的一种,没想到他真去了。即便是去了,他也不会挑人多的下手,特意等到了脸上有青志的人过来,要宰了人家。

这也就让王伦觉得,这林冲看起来是讲道义的,但其实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是不择手段。所以,一旦梁山上的情况被林冲摸清了,那自己的首领位置也将危在旦夕。

五、

其实就王伦来讲,他并没有做好将山寨做大做强的准备,他就希望维持现状便好。既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又能凭借柴大官人的庇护,让山寨持续活下去。

像林冲这种被高太尉盯上的人,连柴进大官人都庇佑不了,让他来梁山,这不就等于埋下一颗雷嘛。

但有句话叫,怀玉其罪,你王伦占据这么好的一块地方,自己的德行又控制不了,那自然就会受到其他人觊觎,丢失头领位置事小,丢了性命也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当林冲一个人在山上时,毕竟势单力薄,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只能忍着。但等到晁盖一行人上山之后,林冲就觉得拥有外援了,其欺软怕硬的本质再次体现。

这时候的林冲完全忘记了,王伦虽然一开始对自己有所阻拦,但最终还是让他坐了第四把交椅。从江湖道义来讲,人家对自己有收留之恩,可就因为林冲觉得人家不适合当老大,就联合晁盖将王伦给砍了。

大家试想一下,若是王伦武艺高强,不在林冲之下,他之前刁难林冲,不让他入伙,那么林冲还敢火拼王伦吗?

恐怕不敢了吧?

而王伦之死,恰恰证明了他当初不愿意收留林冲的正确性,他担心的就是这一天,偏偏就应验了。如果他真是肚量小,不容人,他有一万种办法赶林冲走。哪怕半夜喊上几个心腹小喽啰,直接结果了林冲,或者饭菜里下药都成,但他并没有那么做。

六、

林冲杀掉王伦,表面上看是因为王伦不肯收留晁盖一伙儿,林冲替对方打抱不平,其实不然。

一是,刚才分析过的,林冲本就是欺软怕硬之人,因为他觉得王伦不配当梁山之主,所以就要杀掉人家。

而且,对王伦这个恩人,林冲对他没有一丝好感,在火并对方之前,他就当着吴用的面骂过自己的头领王伦了:

“量这一个泼男女,腌臜畜S,终作何用。”

而对待比自己强的人,哪怕这个人曾经害得自己家破人亡,他也不敢说一个不字。比如高俅,这位高太尉可是亲自把林冲送进大牢,还特意写条子想弄死他的。即便在东京没有成功,高太尉又接连派出两拨人马,就是要置林冲于死地的。

可是,后来鲁智深上山后,询问林冲家庭近况,他竟然还一口一个“太尉”称呼:

“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

等于,之前自己所受的所有罪,都跟太尉无关,都是他那个逆子干的。

但是王伦挡了自己的道儿,不能带领梁山发扬光大,他就是我林冲的罪人,就得死:

“量你是个落地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

若干年后,晁盖被杀,留下一句“谁杀了史文恭,谁就是梁山下一任首领”的话。可惜晁盖尸骨未寒,大仇未报,林冲转身就把梁山头领位置让给了宋江:

“山寨中事,岂可无主?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恭听号令。”

七、

二是,林冲在梁山上的这半年多时间,受尽了委屈,实在忍不住了。

这一点还有两个人证,一个是阮小二,他就曾经跟走投无路想上梁山的杨志讲:

“前番那个东京林冲上山,呕尽他的气。”

曹正也讲了:

“说我师父林教头上山时,受尽他的气。以此多人传说将来,方才知道。”

而且,他还特意强调了一番,一开始他还不信,后来很多人都这么说,他才信了。

甚至,林冲都把刀掏出来了,王伦还不说个服软的话呢,还想拿自己是梁山头领的身份去压对方,还骂林冲不是人:

“你看这畜S!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

再加上王伦曾经热情的邀请过杨志上山,甚至还把对方的座位排在林冲前面:

“右边一带,两把交椅,上首杨志,下首林冲。”

是杨志曾经的官职比自己高,还是武艺比自己强,亦或者他也有柴进大官人的举荐信?若没有这些的话,那你王伦是不是故意针对我林冲,故意不把我当人看?

所以,林冲在梁山上的这段日子,确实不好过,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见晁盖一行人上山了,没等对方找自己,自己先去找对方了。

也正是因为王伦一直在刁难林冲,导致他都没办法去接自己的夫人上山,以至于错过最佳时期,导致了林娘子的身亡:

“小人自从上山之后,欲要搬取妻子上山来。因见王伦心术不定,难以过活,一向蹉跎过了。”

八、

三是,林冲其实也看出来了,若是不容晁盖等人上山,那迎接自己的或许是一场劫难。

为啥这样说?

很简单啊,晁盖等人劫了蔡太师的生辰纲后,已经走投无路,梁山是他们最好的去处。若是王伦不肯留他,那么,吴用也会出主意怎么夺了梁山。

若是他们出手的话,王伦依然没有活路,到那时林冲就毫无筹码可谈了。

其实也有前车之鉴摆着呢,鲁智深跟杨志俩人不久前就去了二龙山,直接干掉了邓龙,成了头领吗:

“寺前后五六百小喽啰,并几个小头目,惊吓的呆了,只得都来归降投伏。”

毫无疑问,林冲不愿意替王伦拼命,所以只能在王伦被晁盖杀了后,俯首称臣。就跟林冲杀了王伦,其他几位头领下跪臣服一样:

“林冲疾把王伦首级割下来,提在手里,吓得那杜迁,宋万,朱贵,都跪下,说道:‘愿随哥哥执鞭坠蹬!’”

这一点也确实怪王伦,后面走投无路的杨志,一开始也是打算上梁山的:

“洒家欲投梁山泊去,寻你师父林教头。”

可惜听了阮小二和曹正的话后,觉得王伦这人连林冲都容不下,自然也容不下自己。所以决定去干掉邓龙,夺了他二龙山,自己当大王。

结果半路上又遇到了鲁智深,俩人一拍即合,真就去夺了二龙山,自己当头领了。

若是王伦当初容了林冲,那么杨志和鲁智深极有可能都去梁山了,即便晁盖一伙人来了,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况且杨志还跟他们有仇。

九、

虽说王伦这人心胸不够宽广,德不配位,就算不被林冲杀了,也会被其他人杀掉,但这都不能成为林冲可以杀掉他的理由。

从大背景来看,林冲也好,王伦也罢,亦或者晁盖,都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罪人。他们直接的斗争,顶多是黑吃黑,没有什么对错和正义之分。

但从江湖道义来讲,王伦并没有犯必死的罪,他没有想谋害林冲,也没有想陷害晁盖,甚至他对林冲和晁盖一伙相当仁义了,送钱送货,还热情款待。

如果说王伦打算害死林冲,那林冲反杀他,说得过去,若非如此,那就是林冲的不对了。毕竟,古今中外,可没有一个罪名叫“能力不行”或者“妒贤嫉能”必须死的罪。

甭管怎么说,王伦名义上都是林冲的恩人,他要实在待不下去,完全可以改投二龙山,去投奔鲁智深或杨志。

况且,梁山是柴进让王伦来管理的,现如今被林冲拱手送给了晁盖。王伦可以说对林冲太过苛刻,可柴进对林冲可是一片赤诚,恩重如山,他这样做,也对不住柴进。

有人可能拿鲁智深跟杨志夺了二龙山举例,邓龙德不配位,不是也被人干掉了吗?

但是,王伦跟邓龙被人干掉的性质不同,因为人家鲁智深可没有受到过邓龙的一丝恩惠,完全是按照江湖规矩去夺了山头的。

说到底,林冲的内心依然保留着欺软怕硬的本性,并不怎么讲究江湖道义。他杀掉了王伦的“不义之举”也注定让他在梁山难以交到真心朋友,哪怕他两次主导梁山头领易主,也难以改变这个现实。

毕竟,就算是晁盖,就算是宋江,他们就能保证后面不会出现下一个更适合当首领的人吗,他们又能保证林冲不会故技重施,再玩一次火并呢?

再加上之前他有休妻,以及出卖朋友鲁智深的举动,也注定他在以“聚义厅”也好,“忠义堂”也罢,以“义”字当头的梁山永远抬不起头。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精彩还在继续,欢迎关注!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