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员工为什么那么难管理?

听百姓哲说 2024-05-14 02:24:45

面对这位老板的疑惑,我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更没有找出问题到底是出在员工身上,还是出在自己身上。我把中国文化中有关管理的俗语来说明其中原因。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有一句中国人都知道的哲学语言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俗语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说法。在管理上出问题,要找就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从自己的管理对象找原因。但凡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但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甩锅。他们有个共同语言是“不是我不行,而是对手太狡猾”。

说明这位老板的格局,眼界,及基本思维认知上出了问题,说难听点,是对管理一无所知。

我倒提个建议,这位老板不妨到马戏团去看一下动物表演,就知道管理员工的基本常识了。看了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就明白人性是怎么回事了。就会知道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了。

老板管理员工的其实就遵循四条原则,一是利益交换,二是规范制度,三是优化效率,四是目标引导。至于所谓的感情投入,是在四条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的辅助手段。离开了四条原则,所谓的辅助手段没有任何意义。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以利益交换为纽带建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满足其各自诉求的交换关系。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老板获得利润,而员工为老板获取利益而获得约定的工资,这就是管理的本质要求。

老板要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就要明确员工所担负的工作项目,数量及质量,满足要求的作为支付报酬的基本条件,通过管理形式和手段,确保基本条件得到落实。

规范就是工作项目的过程管理,也就是流程。对流程的节点要进行数量及质量的控制。出现问题时,能在节点上得到修正。制度是对节点控制的强制性规定,是以奖惩手段作为保障的。

优化效率,是管理中对流程进行不断地优化,不断提升效率,通过创新不断提升员工及设备的生产率,提升老板的利润率和员工的收益,通过同步提升各自的收益,激励员工为企业不断地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这是大多数的老板之所以不成功的根源,在于只提升老板的收益,而没有同步提升员工的收益,从而使员工激发不出为企业奋斗的动力。

目标引导,就是在岗位上让每个员工都应该明白,每个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限及效果。没有完成的,将无法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换,用句大白话就是无法兑现工资。通过一个个员工完成的小目标,汇集成老板制订的企业大目标。

至于,通过感情投入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也是很重要。通过关心职工的生活,为员工解决工作以外的困难,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也是老板应该做的工作。但这也是围绕着生产经营的辅助性,不能寄希望于用他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管理,是以管为基础,以理为导向的管理,管是带有强制性的,是没有情面的,管理的道理就是工作成果。而理是理顺工作流程,做到通畅,优化,无死角。这就是管理的真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