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包包中国结变成韩国结,韩媒:韩国结是韩国非遗项目

梦与理想杂谈 2025-03-08 18:14:37

意大利某奢侈品牌宣称与韩国传统结工匠大师合作打造的手袋,面临文化挪用指控,传统的中国结却被宣传成了韩国结。

韩国媒体忙出来解释,确实是韩国结,韩国结可是韩国非遗项目。

难掩事实的解释

金恩英在1996年的时候被任命为首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3号荣誉打结大师。《朝鲜日报》介绍,金恩英有着 60 年的打结经验,曾在罗马、巴黎和京都等城市的著名博物馆举办过韩国结展览。

在收到意大利某品牌的邀请时,金恩英当然恰好在庆尚南道的通度寺观看日落。当时乌云遮蔽了天空,日落的色彩穿透云层绽放出光芒。

捕捉这一幕的金恩英心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当她看到手边曾经用于装饰朝鲜王朝皇室服装的韩国结时,灵感一下子爆发出来,就有了那款包包。

金恩英出生于 1942 年,1965年在梨花女子大学学习室内设计。当《朝鲜日报》记者问及如何创造出这么美丽的打结技艺时,金恩英表示,那是在1966年,年轻的金恩英无意中发现一本关于介绍打结艺术的书籍后,她开始追求和完善这项工艺,终于创造了独属于韩国的韩国结。

严重怀疑她当年看的是下面这种书籍。

文化的真相

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极具代表性的装饰结艺,其历史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

中国结的雏形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古人以“结绳记事”,用草绳或兽皮打结记录事件、传递信息。《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种实用功能后期逐渐演变为装饰的艺术的。在商周时期(约前1600年—前256年),结饰开始用于玉器、青铜器的装饰。例如,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器上有编织结的纹样,表明结艺已与礼器结合,成为身份与审美的象征。

到了汉代(前202年—220年),汉服中广泛使用“绶带结”,用于固定玉佩、衣带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上可见精致的绳结工艺。

宋代开始结艺渗透到日常生活成为女性饰品的点缀。女性头饰、扇坠、香囊等均以结饰点缀,诗词中也常出现“同心结”“双联结”等意象,寄托情感与祝福。

明清时期结艺发展至鼎盛,各种繁复且美丽的结艺被系统的命名与归类体系。有象征福运连绵的吉祥结;有寓意永恒不息的盘长结;有代表花团锦簇、富贵圆满的团锦结。

小小一个中国结不仅是工艺的凝结,更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也不知道韩国哪里来的底气说出“韩国结”这三个字?

消息来源:韩国《朝鲜日报》https://www.chosun.com/english/national-en/2025/02/28/PFK5EHL6XBBRBD3TAWMPPMTY2A/

0 阅读:33

梦与理想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