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5年首部登陆大银幕的漫威电影,《美国队长4》的豆瓣评分仅为5.3。
上映6天的票房依旧未能突破亿。
《美国队长4》的溃败绝非偶然。
它是好莱坞超级英雄片衰落的缩影。
这两年,超级英雄电影接连失利,再也没有能重现2019年《复仇者联盟4》的辉煌。
2022年上映的《黑豹2》豆瓣评分为5.4。
2023年上映的《蚁人3》豆瓣评分5.8。
而同年上映的《惊奇队长2》则更惨,豆瓣评分仅为5.0。
观众们早已对“大场面+简单正义对抗”的套路失去了兴趣。
他们开始期待更具深度的角色刻画与更复杂的叙事结构。
《美国队长4》的“复制粘贴”然而,《美国队长4》的剧情走向、反派设定、人物成长线依旧是这类公式化叙事的“复制粘贴”。
此片讲述了两件事。
曾经的“猎鹰”山姆·威尔逊接过象征美国队长精神的盾牌,自证“作为凡人之躯也可以肩负超级英雄的重任”。
而红浩克和罗斯将军等反派角色同样也在试图摆脱成见,重塑自我。
在风格上,影片试图模仿《美国队长2》的政治惊悚。
但无论是潜行戏还是刺杀戏,都像是对《美国队长2》的降级仿拍。
影片缺乏戏剧张力,所设置的危机也仅由主角通过言语输出解决。
这让观众感到如鲠在喉。
传承与创新的挑战超级英雄电影在“传承与创新”上亟需解决的矛盾愈发明显。
维系经典IP的号召力的同时,需赋予新角色足够的独立价值。
美国队长易主成为本片的核心争议之一。
影片的一些高赞评论中,观众总会感叹:“如果史蒂夫·罗杰斯不在,就别拍《美队4》了。”
这反映出漫威粉对角色魅力的期待,以及对形式和内容失衡的无奈。
对大量漫威粉而言,“情怀杀”包含演员本身。
漫威宇宙中的角色由固定演员饰演,他们自身也成了“漫威符号”。
例如去年上映的《死侍与金刚狼》,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其“情怀牌”。
从X战警到神奇四侠,再到《刀锋战士》和《继承之战》,甚至连瑞安·雷诺兹的妻子布蕾克·莱弗利也来客串。
这令漫威粉对此类影片倍感亲切与期待。
然而,近年来,“钢铁侠”的小唐尼退出,现“美国队长”的克里斯·埃文斯也不再复出。
这使得漫威粉感到难以接受。
“猎鹰”接棒美国队长,本是漫威多元化的尝试。
但新队长的领袖定位却难以让人信服。
观众们对其评价“缺乏魅力”,“打戏像过家家”。
在情感共鸣与角色成长方面,也都未达到预期。
迈向新的困境更令路人观众无法接受的,是漫威引以为傲的“特效流水线”在《美队4》中荡然无存。
这部电影的绿幕感严重,动作戏份显得相当敷衍。
甚至有观众愤怒地表示“这不是电影,是工业垃圾”。
其实,漫威并不缺乏好故事。
从多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失利中可以看出,套路化失灵的本质在于观众需求的转变。
观众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更渴求“情感与思想共鸣”。
虽然漫威目前面临超级英雄群体退休的问题,新生代同样需要时间成长。
但漫威的故事改编能力似乎正在下降,陷入了自己的套路打转。
当故事本身难以站住脚,新角色又缺乏魅力,自然不能指望影迷不失望离场。
超级英雄电影的未来未来的超级英雄电影需要打破当前的窘境。
这方面,有多种突破路径可供探索。
比如,创新叙事,减少对固定模式的依赖,开辟非线性叙事,或是深度融入社会议题。
在角色塑造方面,也需强化人物弧光与心理复杂性。
避免出现扁平化的英雄形象。
《美国队长4》的失败并非意味着超级英雄类型的终结。
更多的是一次必要的市场矫正。
只有通过持续的内容革新,才能在全球影市中重获生机。
结语漫威曾经辉煌的成就如今渐显颓势。
观众不再满足于昔日的套路,而是渴求更为深邃、复杂的叙事体验。
让我们期待新一波的超级英雄电影革新。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欣赏到更为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