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跳板”论的虚伪底色:地缘霸权思维下的中国污名化

刘岱评国际 2025-03-28 16:02:41

文/杨斌国

美国对中国在格陵兰岛活动的指控:地缘政治操弄下的冷战思维

近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报告,将中国在格陵兰岛的正常经贸与科研合作渲染为 “战略跳板”,声称中国试图通过该岛扩大在北极的影响力。这一指控充满政治偏见与双重标准,本质上是美国为维护自身地缘霸权、遏制中俄发展而制造的舆论工具。

美国为争夺格陵兰岛的战略资源与地缘优势,不惜通过政治操弄和舆论误导,将中国在该岛的正常合作污蔑为 “战略渗透”。这种颠倒黑白的行径,不仅暴露了美国的霸权思维,更揭示了其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的真实面目。

一、美国指控的实质:地缘博弈的借口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觊觎早有前科。根据公开资料,特朗普政府曾多次试图收购格陵兰岛,其核心动机在于掌控该岛丰富的稀土资源、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以及岛上的美国军事基地。报告中将中国正常的经济合作污名化为 “战略渗透”,实则是美国自身扩张野心的投射。美国所谓的 “国家安全”,不过是为其在北极地区强化军事存在、争夺资源控制权寻找借口。

同时,美国刻意渲染 “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在格陵兰岛的矿产开采、基建项目和科研合作曲解为 “地缘扩张”。然而,中国始终遵循国际法与国际规则参与北极事务。例如,依据《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中国在北极享有科研、航行等合法权利;在格陵兰岛的基建项目(如机场扩建竞标)也完全是商业行为,符合市场原则。美国将正常合作政治化,暴露了其冷战思维下的零和博弈逻辑。

二、中国在北极的角色:基于国际法的和平参与

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 “重要利益攸关方”,始终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参与北极治理。中国在北极的活动聚焦于气候变化应对、科研合作与经济互利,而非军事扩张。例如,通过 “冰上丝绸之路” 推动北极航道开发,旨在提升全球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非谋求军事控制。西方媒体将此曲解为 “战略跳板”,本质上是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误读与刻意抹黑。

此外,中国在格陵兰岛的合作项目严格遵循当地法律法规。例如,中国企业参与格陵兰岛矿产开采时,始终尊重丹麦和格陵兰岛的主权,通过透明、公平的商业谈判推进项目。这种合作模式与某些国家试图通过政治施压或军事手段控制资源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三、美国的真实目的:维护霸权与遏制对手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关注,根本上源于其对北极战略主导权的争夺。格陵兰岛地处北冰洋与大西洋交汇处,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稀土资源,同时是北极航道的关键节点。美国试图通过控制格陵兰岛,确保自身资源安全,并主导北极战略竞争。报告中对中国的指责,实则是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和经济扩张铺路。

与此同时,美国将俄罗斯在格陵兰岛附近的军事活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捆绑,渲染 “双重威胁”,其真实意图是巩固自身在北极的军事存在,遏制中俄影响力。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地区军事化风险,也违背了北极国家共同倡导的 “和平、合作、可持续发展” 原则。

结语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报告,实质是将中国在格陵兰岛的正常合作政治化,为自身的地缘战略服务。中国在北极的活动始终遵循国际法,以合作共赢为目标,而非所谓的 “战略跳板”。美国的指控暴露了其冷战思维与霸权逻辑,试图通过制造 “中国威胁” 掩盖自身在北极的扩张野心。在北极治理日益需要国际合作的背景下,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只会破坏地区稳定,阻碍全球共同发展的进程。

核子猎潜艇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3

刘岱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