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太多而时间有限,因此,我在选择阅读一些书的同时,必然要选择放弃阅读更多的书。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其实“细思极玄”的概念:我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与学习的知识,必然是以放弃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作为代价的。
书读的越多,就越会觉得“学海无涯”。小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只要把课本上的每一道习题都做会,就等于把知识全部掌握了,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高中的时候,才会发现无论我们做了多少本课外习题集上的难题,在考试时还会遇到完全没有遇到过的知识点与题型。所以才会有文科、理科的分科,所以才会有“专业”的概念,我个人理解所谓“专业”,就是要让我们不要把有限的时间平均分配于每一件事情上,聚焦一些,才会真的掌握某些知识。

我很喜欢读武侠小说,在关于“读哪本武侠小说”的问题上面,我会更倾向于2000年以前所创作的那些武侠小说。当然,我的这种结论是在经过了多次比较之后得出的——因为互联网的发达,后人在进行写作时有了更多的借鉴与参考,这让我在看2000年以后写成的武侠小说的时候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小说,总是要有一些“猎奇感”的,如果作品中总是在写前人写过的东西,我阅读的兴趣会降低许多,会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些书籍上“浪费时间”。
我很喜欢读历史相关的书籍,但是如今的我已经基本放弃了读“今人所写的史书”。这主要是因为在没有考古突破发现的前提下,历史重大事件就只有那么多,能够参考的历史文献资料就那么多……,不同的当今作者所写的“史书”,其实差异化并不在“史”而是在于这些作者自己的“想法”,那么,如果我要学习历史相关的知识,直接去读那些史料不是更加言简意赅、效率更高吗?

我非常喜欢古体诗词,可是在读过几本之后,我放弃了阅读今人所写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感想方面的文章。因为我发现这些书籍当中,作者所选择的诗词曲赋并不一定是我喜欢的。文学的评论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我喜欢的是诗词而并不是“和我观点不一致”的他人所好,与其去读那些我不喜欢的,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我喜欢的或者是寻找我喜欢的诗词上面呢?
我喜欢阅读有关管理学、特别是市场营销方面有关的书籍,这和我之前的工作有关系,同时我觉得通过商业市场现象去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如今,我已经放弃了阅读2000年之前所著的管理学的书籍。这是因为,那些可以影响百年以上的好书、比如《乌合之众》这样的理论型书籍,一共就只有那么多,该读的我已经都读过了;而那些以案例为主的,讲述管理学微观事件的书籍,大都已经因为人类进入二来互联网时代而显得“很是落伍”了——厚厚的一本书,真的能够与我身边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的,可能不过是书中的几页内容——放弃,是必然也是一种自然了。
读书,并不会让我觉得“有哪些书籍是应该被放弃的”,但是,放弃,却可以让我“把时间更高效地利用起来去读那些更适合自己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