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坑钱的6个"省钱"习惯!都是贫穷家庭的通病,你家中了几个?

珂珂说家居 2025-03-26 05:56:55

节俭本是值得称赞的好品德,可一旦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在日常生活里,不少人都在干着毫无意义的 “假节俭” 之事 。

不信来看看这两个网友的经历:

网友@小芋头:真的要被我奶气死了!大夏天,她老人家就是不舍得开空调。说什么电费贵,能省一点是一点。我苦口婆心劝了无数次,热坏了去医院花的钱可比电费多多了,根本没用。结果呢?今天直接中暑了,又是头晕又是呕吐。现在在医院折腾,花钱不说,人还遭罪。

网友@西米呀:给老妈买营养品,本想着让她补补身体,结果倒好,全被她放过期了。跟她说了多少回,保质期不等人,可她就是舍不得吃。这过期的哪只是营养品,是我的一片心和白花花的银子啊!现在看着这些过期的瓶瓶罐罐,真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

生活中这种"假省钱"的例子太多了。这期就来聊聊那些看似精打细算、实则更烧钱的六个习惯。这些坑我敢说每家至少中过三条,不信就来对号入座看看。

1、喜欢积攒旧物

很多人家里的柜子和抽屉里都塞着各种各样的“废品”,比如过时的大衣、磨破的拖鞋、缺口的碗盘等等。

上个月去同事家做客,发现他厨房里攒了二十多个罐头瓶,说是留着腌咸菜用。

结果三个星期过去了,瓶子占着橱柜大半空间,咸菜倒是半罐没腌。

这些"说不定能用上"的东西,往往十年都用不上一次。

我表姐家客厅至今摆着台老式显像管电视,说是等以后当古董卖。

实际上每年要专门腾出一平米空间,光这一平米的房价就够买好几台新电视了。

听我一句劝,每月做次"断舍离日"。超过一年没用的东西,要么送人要么卖废品。像旧衣服可以打包卖给回收站,还能换点洗衣粉回来,比堆在家里生虫强多了。

2、喜欢吃剩菜剩饭

我邻居张叔家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吃剩菜。前天晚上他家孩子吃到吐,第二天看病花了三百多。

这种"宁可伤胃不浪费"的做法,跟花钱买罪受有啥区别?

更危险的是有些老人爱囤过期食品。

上周菜市场处理临期鸡蛋,李大妈抢了五斤。结果全家连着吃三天蛋炒饭,小孙子直接食物中毒送医院。算上医药费,省下的鸡蛋钱翻了十倍都不止。

我建议做饭前拿个碗当"量杯",按人数估算饭量。实在有剩菜,用保鲜盒分装放冰箱,别超过两天。要是已经吃撑了,该倒就倒,总比吃出毛病强。

3、专买便宜货

夜市上十块钱三双的袜子,穿两天就破洞;网购的五十块"真皮"皮鞋,走两步就开胶。这些便宜货看着省钱,实际折算成使用天数,比品牌货贵多了。

我朋友图便宜买过50元的电饭煲,结果煮饭总夹生。三个月换了三个,最后咬牙买了个三百多的,用了五年还好好的。这账怎么算都亏。

像家电、家具这些要用三五年的,尽量选中等价位产品。记住"单价除以使用天数",这才是真实成本。比如300块的鞋子穿300天,每天才1块,比50块穿10天的划算。

4、舍不得花小钱

网上买衣服尺码不对,退货要12块运费,很多人就凑合穿了。我姐买了件小号防晒衣,硬塞进去像捆粽子,最后只能当抹布用。算下来每用一次相当于花了好几百。

还有些人为了省停车费,把车停路边被贴罚单。上周看到个司机为了省5块停车费,结果吃了100块罚单,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真的,该花的钱别心疼。退货费就当试错成本,总比留着闹心强。记住"小钱不花,大钱遭殃",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实在话。

5、活着就为存钱

我们小区有一个老大爷,本地拆迁户,存款百万还捡瓶子卖。儿子想带他去海南玩,他非要坐30小时的绿皮火车,说是能省八百块。结果路上中暑住院,旅游钱全搭医药费了。

这种"存钱综合征"最害人。钱存着不用就跟废纸没区别,关键时候该花就得花。

就像我舅妈终于想通装了地暖,往年买感冒药的钱都省了,冬天还能在家穿短袖。

每月固定存钱后,剩下的该吃吃该玩玩,挣钱是为了活着,不是活着为了存钱。

6、见不得别人享受

最典型的是有些长辈,孩子给买点好东西就跟要他们命似的。同事给她妈买了台洗碗机,老太太天天站机器前念叨:"又费水又费电,洗个碗能累死?"结果有次自己手滑摔了碗,医药费够交五年电费。

还有次在餐厅见到一家子,儿子请吃海鲜大餐,老父亲非要换到牛肉面馆,说"吃这些华而不实"。好好一顿团圆饭,吃得大家一肚子气。

其实,接受别人的心意也是门学问。子女孝敬就开开心心接着,真要心疼钱,平时少浪费点比当场扫兴强。

说到底,真正的节俭是"会花钱"而不是"不花钱"。就像咱们老祖宗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该省的地方一分不花,该花的地方绝不手软。

0 阅读:18

珂珂说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