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曾经的香港是内地游客心中的“天选之地”,那么今天的香港显然有点不匹配这个称号了。
从热闹非凡的购物天堂到如今游客流失的“空城”,香港旅游业到底怎么了?
是价格太高了?还是竞争对手太强了?
想想内地游客的变化:从“买买买”的热情到“穷游打卡”的冷漠,香港自己是否意识到问题出在哪?
香港旅游业的困境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而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放弃”。
当年“自由行”政策刚开放时,内地游客对香港充满了新鲜感。
吃港式奶茶配菠萝包,逛奢侈品店买最新款的包包,甚至连买个药油都能让人兴奋不已。
但如今,这种热情随着时间慢慢冷却。究其原因,其实不难发现,香港输在了几个关键点上。
先说购物这件事。当年,香港商场人山人海,奢侈品柜台前排满了讲普通话的游客。
然而现在,大家都懂得了一个字:懒。
线上购物的便利性,让人再也不用飞到香港去抢购那些让人心动的商品了。
从药妆到奢侈品,再到港式小零食,内地电商平台几乎能满足所有需求。
想想看,手指点一点,就能买到香港的同款商品,还送货上门,这么轻松的事,谁还会大老远跑去香港买?
更别说内地的城市本身已经在快速追赶。过去,香港的高楼大厦让人眼花缭乱,而现在,深圳、上海的天际线不仅不输香港,反而还多了几分科技感。
人们选择旅行的理由已经变了,与其去香港看熟悉的高楼,还不如去一些有自然美景和文化深度的地方。
相比之下,香港看起来有些原地踏步,几十年来一直靠那几张“老王牌”撑场,比如迪士尼、海洋公园,再加上几个购物商圈。
时间久了,游客自然觉得没意思。
说到服务体验,香港就更拉胯了。过去,香港以高效和专业著称,而今天,这块金字招牌已经蒙尘。
内地游客吐槽最多的,就是“花钱还买冷脸”,商场的店员对顾客态度敷衍,甚至有些店铺直接拒绝用普通话沟通。
听说有游客因为不会粤语,被店员要求讲英语,搞得大家一头雾水。
更荒唐的是,有便利店贴出“问路10块”的告示,这种行为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仅如此,香港的公共设施问题也成了游客诟病的焦点。
你能想象,在一个国际大都市里,找个能坐下休息的地方有多难吗?于是很多游客只能选择蹲地上休息。
结果,这种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却被网络红人拿来嘲笑,说“蹲地上是没礼貌的表现”。
这种低水平的“幽默”,不仅伤了游客的心,也暴露了香港对游客需求的忽视。连对游客的基本尊重都做不到,还怎么指望他们再回来?
再看看外部环境,竞争压力同样让香港难以招架。
云南、海南这些内地旅游大省,凭借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而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新加坡,更是用性价比和异国风情牢牢抓住中国游客的心。
相比之下,香港的单调与局限显得更加突出。过去,大家冲着购物来的原因不复存在,香港显然需要找到新的吸引点。
其实,这些问题并非无解。香港如果想要重新找回“购物天堂”的辉煌,首先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
别小看公共设施的改善,长椅、清晰的指示牌、便利的交通,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正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
一个累了能休息、迷路能找到方向的地方,自然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服务行业的表现也急需“自我救赎”。
让服务人员意识到,他们不仅是游客消费的见证者,更是城市形象的代表。通过培训和管理,重新打造高效、友好的服务态度,才能挽回游客的心。
否则,冷漠的态度只会让人一次次对这座城市失望。
当然,仅仅改善硬件和服务是不够的。香港需要在旅游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不妨试试把香港的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体验,比如推出一条“老香港”主题路线,让游客穿越到上世纪的香港街头。
美食方面,也可以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为游客提供耳目一新的味觉体验。
比如,在保留港式丝袜奶茶的同时,为什么不引入更具创意的新式饮品呢?
更重要的是,香港需要重建游客的信任。
社会环境的稳定,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条件。如果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安全和包容性产生疑虑,恐怕再好的项目也吸引不来人。
通过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减少误解和矛盾,香港有机会让内地游客重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善意。
香港曾经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如果香港能够认真反思,找到新的方向,不断优化自身,它依然可以重新闪耀在旅游市场上。
对于那些离开的游客,或许还有机会让他们再次回到这座城市,重新发现它的独特魅力。
毕竟,“东方之珠”的光辉从未彻底消失,它只是暂时需要擦亮。
再过几年,香港在中国城市中算比较落后的了,香港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港人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主要还是香港的旅游环境不好,谁愿意跑哪儿受气去。
一个没落之城而已,住在那垃圾房大小的笼屋里吃着从大陆运过去的高价菜,偏偏还以为自己很牛的样子,香港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个排斥外来购物者的城市,可见当地部分人蠢到什么程度。
现在内地人对香港早就没有信心啦[呲牙笑]
香港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服务素质最差的地方 甚至在非洲见到的服务人员素质都比香港要强
香港早就没有啥吸引力了,但如果香港能把电信流量打通,公共交通费降下去,相信还是会有很多深圳这边的人去那边逛逛的,就当是深圳的一个区逛嘛。现在不方便,逛一次成本又高,没事谁去哦。
地方太小了,态度差,没值得去玩。
香港人曾经辉煌,但现在祖国内地今非昔比,但他们思维还没转变过来,还未接受现实
和气生财,到了香港成了臭脸拒财
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
最主要是要要面对他们的臭脸,感觉欠他几百万
去过香港,现在还不如内地二线、三线城市,道路狭窄、居民居然大部分还使用中国已经淘汰的窗式空调。
这种平淡的氛围很好。
香港人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大陆的,以后收回台湾,对湾湾们可不能太客气
活在过去
现在吃东西贵。商场都倒闭完。真不如内陆。药房卖得比网上贵。现在只有寿司好一点
远不如澳门
还不多得哪些自媒体过去故意考验香港的服务态度?因语言沟通障碍稍有不如意就添油加醋唱衰香港[捂脸哭]我就不信我们内地各行业没有这样态度恶劣的服务?
这是西方国家养出来的
昨天才回来,国内游客人山人海
呵呵,老妈和我吹嘘,香港药油多好多好,我问她多少一瓶,差不多一百块,我这十几块的也没见得比那一百块差多远吧,如果国产药油能卖一百块,我相信,质量比港货更好,毕竟我们这边物价低成本低
分析透彻
还是把香港打回渔村,香港人才能回归。
的确有同感,上周去了一次香港,切身感受到了香港人对内地人的冷漠,即使买他的东西也看不到热情的笑脸。相反第二天去了澳门感觉明显不同了,不论是居民还是店员都有亲切感,问了一下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我们送到要去的地方,一路像朋友一样的交谈,相互了解两地的不同。这样下去香港危矣。
唉!你想多了
都是说普通话的香港人,你以为是什么情况?
不是服务态度不好,只是对大陆游客服务态度不好而以
几十年前香港感觉那是高高在上的,高楼大厦林立,现在国内外看多了新的大都市就看国内足以
以前把买奶粉的抓起来,实在太过分了
再过几年就是三线城市
因为香港本身成了内地城市[呲牙笑]
当年还规定每人两罐奶粉,你不会入多点货啊?广东道专卖店前抗议大陆人买断货了包包,上水街道还驱赶水货客…………都不明白d香港人脑子里装什么?那些都是钱都是生意
香港以后会成为一个大型博物馆…包括里面的人[得瑟],
香港自废武功,求锤得锤,他们应该高兴。
这么多年,香港人的腰就没有直过,中国收复香港本来是件大好的事情,以前香港人的腰是向前弯,现在改为向后弯,真不知天高地厚。
不知现在多买几罐奶粉还会蹲班房吗
香港人就是习惯把内地人当傻子,内地人傻么?
不但高傲自大,内心之中是不是还想再独一下
香港以前真的有不好之处,但它怎样都是国家的一个儿子啊!它的不好会影响国家形象,作为家长的国家怎会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近两年不是有点转变了吗?看评论很多人在抱怨香港这不好子那不好的,你们这么说好像国家不会教子一样。
看看澳门,闷声发大财
香港的服务态度就跟我们大陆上世纪70年代差不多,严禁无故殴打顾客![笑着哭]
英国殖民地,百年以后再去吧!
一堆废话,其实就一个原因:觉得内地就该继续穷,接受不了穷亲戚突然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