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赛柏蓝 ,作者陈芋
今年以来,已有近30家民营医院注销、破产。
01 多次医保违规 解除协议不到半年,走向注销
4月8日,四川巴中市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注销公告》,同意巴中广济中医康复医院主动申请注销。这家多次被医保局点名,一度“转手”的医院,最终走向关闭。

公开资料显示,巴中广济中医康复医院原名仁爱中医康复医院,成立于2018年,经营范围包括预防保健科、内科(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中医科等。
2022年11月,巴中恩阳区医保局对辖区内定点医药机构进行检查,并公布17起典型医保违规案例,其中就包括仁爱中医康复医院。
通报显示,仁爱中医康复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存在串换计费、重复计费等问题,涉及违规支付医保基金1684.64元。医保局按规定追回医保基金并处基金损失金额1倍的罚款。
虽然罚款金额较小,但该院在被罚后并未“悔改”——2023年11月,当地医保局通报24起医保违规处罚案例,仁爱中医康复医院又名列其中。
通报显示,当地医保局收到仁爱中医康复医院骗保的举报,核查后发现该院存在伪造医学文书、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问题,医保部门责令该院退回违法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并处违法违规金额5倍罚款。
2024年10月,巴中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解除巴中市11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的公告》,巴中仁爱中医康复医院正式解除医保协议。
协议解除同月,当地卫健委发布行政许可,仁爱中医康复医院法人变更;次月,该院更名为巴中广济中医康复医院。如今,距离变更还不到5个月,巴中广济中医康复医院还是走向了注销。

02 一批医院注销、破产
据赛柏蓝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注销公告中,诊所、卫生室、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几乎占九成以上,注销的医院在其中占比不高,但总数并不少。
4月3日,江苏南京市卫健委公告,南京华世佳宝妇产医院注销;4月3日,江苏盐城市卫健委公告,盐城东方妇产医院、盐城仁德肿瘤医院注销;3月12日,河南鹤壁淇滨区卫健委公告,鹤壁大成中医糖尿病医院停业已超1年,予以注销……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山东济宁等多地卫健部门也发布了部分民营医院注销公告。

此外,还有一批民营医院在今年相继发布破产清算或拍卖公告。

民营医院经营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挑战来自医保。有业内人士据卫健委、医保局及财政部相关数据估算得出,非公立医疗机构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超过七成。
高度依赖医保的同时,一些中小型民营医院未能及时适应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由于编码能力弱、管理粗放等陷入亏损。
曾有文章指出,据一地医保局数据,2023年实施DRG付费后,民营医院亏损组比例达42%,显著高于公立医院的27%。
医保监管也正加强,民营医院合规成本增加。
除了更精准、严格的全国医保飞检,还有地区专门对民营医疗机构展开检查。
近日,辽宁营口对辖区内民营医疗机构启动多轮次、全覆盖专项检查,包括口腔、医疗美容、中医、眼科等领域。监管部门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检查、问询医务人员等方式,重点对医疗机构执业资质、诊疗行为、收费管理、感染防控等关键环节开展排查。
另一方面挑战来自其它医疗机构竞争,患者流向调整。例如,四川某县数据显示,当地县域医共体成立后,民营医院门诊量同比下降32%,住院量锐减45%。
有观点认为,今年头部民营医疗机构将通过专科化、数字化和资本整合进一步占据市场,而中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则需在细分领域寻找空间。
不论选择哪种发展方向,在政策与市场、医疗公益性与经营可持续性之间找平衡都是民营医院经营的长久命题。
作者|陈芋
来源|赛柏蓝(ID:MIC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