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戴脚镣走完长征,解放后毛主席对此人说:难道不怕我把你忘了?
1935年春,四川大巴山深处。一个身上戴着镣铐的瘦削身影,正艰难地跟随红军长征队伍前行。他叫朱光,是位才华横溢的文艺工作者。此刻的他,却因某些原因成了囚犯,但仍为红军创作宣传品。朱光不知这条荆棘之路通向何方,但坚信跟着红军走,终会见到希望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的某天,毛主席突然造访朱德元帅家。在院子里,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和朱德聊天。
你是哪一个?毛主席问道。
我朱光是也。那人答道。
好一个朱光,那你认识我吗?

哪个不认识你,你可是中外皆知的大人物啊。
那你为何临走来看朱司令,却不来找我?
我姓朱,司令也姓朱,我们是同宗同姓,一个山头的。
毛主席听罢大笑好你个朱光,拉个山头竟然把我给划在外面,不怕以后我忘了你吗?

你忘不了的,我也没忘,以后还得给你演那部《奥赛罗》呢。
这番对话,展现了朱光与最高领导人的亲密关系。可谁能想到,这位能与国家领导人谈笑风生的高级干部,曾经是个戴着镣铐的囚犯?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32年。那时的朱光,正在红四方面军担任总政治部宣传科长。他学识渊博,文采斐然,本该前程似锦。谁料张国焘来到红四方面军后,一切都变了。
张国焘是个善疑的主儿。他觉得朱光是党中央派来的,可能对自己不利。于是,朱光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了反对派,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一个多月。

你说这事儿闹的,朱光跟张国焘八竿子打不着,怎么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了?这不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
不过,张国焘也不是完全不通情理。他觉得朱光才华横溢,杀了可惜。于是就让朱光戴着镣铐,继续为川陕苏区做文艺宣传工作。
你瞧瞧,这是人干的事儿吗?让人戴着镣铐工作,还美其名曰重用人才。这不是变相的囚徒劳役吗?
可朱光并没有怨天尤人。他想,既然还能用笔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那就继续干呗。于是,他一边戴着镣铐,一边创作标语、印刷报纸。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合,开始北上接应。朱光的处境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艰难。白天背着印刷工具和文具,手上还戴着手铐。晚上为了防止他逃跑,手铐换成了脚镣。
你说这日子过得,连猪都不如啊!猪好歹还能自由走动,朱光却连这点自由都没有。
可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朱光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标语。红军就在这里,没有亡!这样的口号,成了红军战士们的精神食粮。
朱光还设计了川陕苏区的货币,还在货币上暗藏了防伪标记。这一招,让国民党军队的伪造计划彻底泡汤。老百姓对红军的信任度,蹭蹭往上涨。

你看,这朱光多有才啊!戴着镣铐都能干出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要是没有镣铐,那还了得?
1935年9月,张国焘犯了个大错误。他不顾中央反对,执意率红四方面军南下。结果可想而知,红军损失惨重。
朱光亲眼目睹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如刀绞。可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创作,用笔墨为红军鼓劲加油。
有一次,红军被敌人包围在山谷里,弹尽粮绝。朱光写下了一幅标语革命者的意志比钢铁还硬!这幅标语挂在山崖上,愣是激发了红军战士们的斗志,最后奇迹般地突出重围。

你说这标语多管用啊!比子弹都厉害。要是每个红军战士都有朱光这样的文采,那还用打仗吗?直接用标语把敌人吓退得了。
朱光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有战士偷偷给他送吃的,有同志想帮他摘掉镣铐。但朱光都婉言谢绝了。他说只要能为革命出力,戴着镣铐又何妨?
这话说的,简直比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还要震撼人心。你说这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朱光才重获自由。这时的他已经伤痕累累,但眼神依然坚定。他说只要革命胜利了,我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得,这话更厉害了。这哪是普通人啊,简直就是活菩萨转世。
到达陕北后,朱光很快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参与筹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和中央马列学院,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文艺创作方面,朱光更是大显身手。他创作的话剧《血祭上海》获得了毛主席的赞赏,一举成名。
你看,这就是有真本事的人。再大的磨难也压不垮他,反而让他的才华更加璀璨。
朱光与毛主席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成为忘年交。两人常常就文学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有时还会为一本书争风吃醋。毛主席曾说我和朱光可是道同志合,文气相投啊。

这话说的,简直比你是我的知音还要亲密。看来毛主席也是个懂得欣赏人才的。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被任命为广州副市长。从一个戴着镣铐的囚犯,到能与国家领导人谈笑风生的高级干部,朱光的经历堪称传奇。
朱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的坚持与担当。他用自己的才华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忘初心。
有人说,朱光的经历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它不仅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故事,值得我们一再回味,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