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水墨画以其独特的韵味与深邃的意境,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精髓与哲思智慧。它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栖息地,以墨为魂,以水为介,于宣纸之上挥洒自如,勾勒出山川草木之灵秀,人物风骨之俊逸,展现了一幅幅超越时空的东方美学画卷。
「水墨问道——当代中国画名家四十人学术邀请展」是一次对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对话的深刻探索。我们邀请了当代中国画坛的四十位杰出艺术家,他们或承古创新,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或跨界融合,以水墨为媒介,探索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对“道”的深刻领悟与独特诠释,是对自然、生命、宇宙乃至人性本质的深刻追问与回应。
此次展览,旨在通过这四十位名家的笔墨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气象,激发观众对于水墨艺术的浓厚兴趣与深刻思考。我们期待,在这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中,每一位观者都能感受到水墨艺术独有的魅力,体会到那份超越形式、直指人心的力量,共同在水墨的氤氲中,问道于心,寻梦于境。
让我们携手步入这场水墨的盛宴,一同感受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与共鸣,共同探索水墨艺术的无限可能,问道水墨,问道人生。
吕大江
幼名吕海江,生于河北省涉县
1990年天津美院中国画系毕业
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首都博物馆画院执行副院长兼山水画创作部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吕大江山水画工作室导师、教授
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香港画院执行院长
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
民盟中央美术院天津分院副院长
民盟天津画院副院长
《中国书画市场报》副社长
中国水墨画院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创作委员
中国长城画院常务理事
河北美术学院特聘导师、教授
清华大学吕云所山水画工作室助理导师
孙其峰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董寿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天津美协理事
天津画院院外画家
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荣获天津十佳青年美术家
天津市河北区政协常委
作品揽胜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文化部、外交部举办的展览并获奖
作品收藏作品广为海内外藏家、文博机构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及私人藏家收藏
作品远播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观察》《美术》《收藏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核心报刊杂志
文: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秘书长)
吕大江自幼痴迷于绘画,在家父吕云所先生的熏陶与教导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创作上,都对太行山脉怀有一份真挚亲密的情感。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其造型能力、色彩感受以及笔墨运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再到近些年的创作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农村景象,他在大量实景写生的基础上发掘新的创作素材,以泼墨、破墨、积墨三种墨法将太行山脉的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怀完美地融合呈现,既继承了“北宗”山水厚密繁茂的苍劲景象,又兼具了“南宗”山水洒逸俊秀的唯美意境,并且融入了家父太行山水诗意壮美的气势,力求做到黄宾虹所讲的“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
虽然吕云所先生“积墨熏染”的太行山水对吕大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能忽视的是,他能够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因此,继承家父的衣钵对于对吕大江来说,既是艺术生涯的至高起点,也是创作实践中的最大压力。
从“起点”上来看,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后人,吕大江的创作生涯首先得益于家父为他提供了旁人无可企及的“起点”,得天独厚的优渥条件可以让他更为频繁、密切、便捷地接触到优秀的作品、高超的技艺以及前辈大家在创作理念上的深刻见解与新知,近水楼台先得月,使得吕大江很早就攀上了太行山峰,登高望远,大展宏图。
从“压力”上来看,艺术家的后人往往容易淹没在先辈的身影里面,难以开创出鲜明的艺术面貌。这对吕大江来说亦是如此,他必须先超越父亲这座大山,而后再寻求创新,更加艰难。但综观吕大江的山水作品,如今显然已经做到了从艺术风格上与吕云所先生拉开距离——吕云所先生注重的太行山的“势”,吕大江则是在有意省略花草林木等琐碎细节后,强调太行山脉的“骨”,即是“在繁复之中求单纯,在变化之中求简洁”,所以他以更多的线条来体现了太行山脉苍茫雄劲的自然韵味。
另外,在吕大江的太行山脉创作体系中结合了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尤其是在写生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和表现性,或是严谨细腻,或是宏大粗犷,或是坚凝浑厚,或是率性风发。
但整体而言,吕大江的太行山系列绘画,其特征是“满、密、厚、重”。加上对宋代山水绘画传统的汲取,将太行山恢宏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说,吕大江的太行山水系列创作,是发轫于对古代绘画的传承,成型于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
实际上,吕大江的皴法与斧劈皴最为接近,用笔雄阔,运用豪放,其独特的点状皴法可以将树、石浑然一体,既表现了一种厚重、浓郁、大气的北方山水形貌,也梳理了自古以来文人绘画冷凝、清俊、箫瑟的抒情姿容,形成了一种至大至刚的审美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吕大江表现的太行山脉与古人不同,他从视角上俯瞰太行山脉的脊梁,由近及远曲折递推,并在造型上虚其轮廓,将线条暗含在笔墨肌理之中,再以松动而灵活的细笔精皴表现美好的太行景象,使得整幅画面的气象感觉饱满而热情,即所谓“胸有丘壑方能笔下生风”。
反复观看吕大江的绘画,会发现他在创作中尤善用“气”,特别是灵秀润泽之气盈满画面,以确保画面“气韵生动”“雄秀结合”。氤氲的笔墨和洒脱的情致将太行山水描绘得巍峨壮观、顶天立地。与此同时,在自然写生的过程中尤注入了唯美的情愫和真挚的情感。
虽然吕大江的画面中没有出现人物形象,但我觉得恰恰是传递了厚重的人文精神,在抒写自然山川的雄伟壮丽之余,也让观者获得了灵魂上的滋养与慰藉。因此,吕大江的山水画还体现了在当代美术园林中弥足珍贵的新时代文化精神。再者,吕大江也是一位“苦学派”的艺术家,许多大尺幅的创作均是细笔勾画,千笔万笔的精心描绘足以见证他对艺术的投入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