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临死前最后一晚:腹胀如鼓,哀求医生救他,不见这个人不闭眼

阿智通鉴 2025-02-27 05:28:38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临终前有多狼狈?

尿毒症晚期,肚子胀的像孕妇,求着医生救他。

在临终前,溥仪还有一个愿望,他要是见不到这个人,可能都死不瞑目......

这个人是谁?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身体孱弱的皇帝

要说起溥仪的健康,似乎从小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不太好。

溥仪三岁时被迫登基,成为清朝的末代皇帝。对于一个幼童来说,这个角色太过沉重。

他的童年被剥夺了,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宫廷礼仪和无休止的政治斗争。

长期的精神压力让这个年幼的皇帝变得焦虑、多疑,甚至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更糟糕的是,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们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相反,他们经常戏弄和挑逗这个孤独的小皇帝,有时甚至发生一些不当的身体接触。

有证据表明,溥仪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一些不适当的性行为。

这些童年的阴影一直伴随着溥仪,直接导致了他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碍和生育能力丧失。

为了缓解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压力,溥仪从小就开始依赖各种药物,尤其是中药补品。在他看来,这些神奇的药方可以帮助他保养身体,增强体质。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他在伪满洲国期间,他的住处甚至专门设置了中药房和西药房,随时可以调配各种药物。

但是,溥仪并不知道,他对药物的过度依赖正在悄悄地摧毁他的健康。

长期服用各种补药,特别是一些成分不明的中药,对他的肾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这种损害是缓慢而无声的,直到多年后才显现出它的可怕后果。

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溥仪被迫参加劳动改造。对于一个从小娇生惯养、身体孱弱的前皇帝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在这一年的12月23日,命运给溥仪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他因为尿毒症被紧急送往北京人民医院。医生们很快发现,溥仪的肾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他的时日无多了。

病情恶化

1967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在首都医院的特护病房里,溥仪正与死神进行着最后的抗争。

周恩来总理得知溥仪病情危急后,立即指示将他转入当时条件最好的首都医院(今北京协和医院)。

周总理不仅安排了中西医联合会诊,还特意指派了名医蒲辅周参与治疗。

然而,即便是最好的医疗资源,也难以逆转溥仪日益恶化的病情。

他的妻子李淑贤日夜守候在病榻前,亲眼目睹了丈夫遭受的痛苦。李淑贤回忆道,溥仪因尿毒症无法正常排尿,导致尿液在体内潴留,毒素不断堆积。

他的腹部肿胀得如同鼓一般,甚至有一次因护士疏于导尿,腹部竟然"胀得跟怀孕九月的孕妇一样"。

除了腹部肿胀,溥仪还遭受着全身水肿和剧烈疼痛的折磨。痛苦难耐之时,他经常呼喊着要"河车丸"。

这是一种以紫河车为主要成分的中药丸,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对于根治疾病却无能为力。

李淑贤看着丈夫痛苦的样子,心如刀割,却又无能为力。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溥仪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甚至恳求医生给他注射"安茶碱",这是一种强心剂,他希望能借此多争取一些时间。

临终前最想见的人

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里,已经病入膏肓的溥仪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他最后一面...我想见溥杰..."

溥仪和溥杰虽是同母同父的兄弟,年龄相差仅15个月。

三岁登基的溥仪成为了天子,而溥杰则担任了他的伴读。在紫禁城的宫墙内,两个孩子一起研读圣贤之书,共同探讨治国之道,结下了深厚的手足之情。

1912年,随着清朝的覆灭,溥仪虽然退位成为"宣统皇帝",但兄弟间的情谊并未因此改变。然而,1932年的转折点让他们的关系经历了考验。

当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时,溥杰也在其中担任要职。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两兄弟在政治立场上出现了分歧。

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1945年日本投降后,兄弟俩双双被苏联红军俘虏,辗转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

在那里,他们经历了长达11年的改造生活。这段经历反而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溥杰照顾着体弱的哥哥,而溥仪也逐渐放下了"皇帝"的架子,认真接受改造。

1959年获得特赦后,兄弟俩回到北京,在一处四合院里共同生活。

没有了皇权的束缚,没有了政治的分歧,他们终于可以像普通兄弟一样相处。

特别是对于膝下无子的溥仪来说,溥杰成了他最亲近的依靠。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两兄弟相互搀扶着在胡同里散步,诉说着往事。

但是,命运总是无情的。1967年,溥仪的病情急转直下。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握着妻子李淑贤的手,虚弱地说着还想为国家做事,但最牵挂的还是想见溥杰最后一面。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下令联系已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溥杰。当时的溥杰接到通知后,顾不上其他,立即赶往医院。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命运仿佛开了一个玩笑。当溥杰终于赶到病房时,原本已经意识模糊的溥仪突然出现了回光返照。

他努力睁开双眼,望向朝夕相处的二弟,仿佛要将这最后的画面永远印在脑海中。随后,他才缓缓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因多重并发症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60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见到了最想见的人,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结语

溥仪的一生就充满了跌宕起伏的转折,他经历了从天子到囚徒,从囚徒到公民身份的转变,也见证了中国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变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溥仪放下了所有的尊严与执念,最牵挂的只是想见亲爱的弟弟最后一面。

溥仪的离去,不仅是一个人的去世,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除了感慨命运的无常,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无论贵为皇帝,还是普通百姓,最终都将归于平淡,回归本真。

参考资料

我的丈夫溥仪(李淑贤著)——百度百科

0 阅读:92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