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走在曼谷街头,看到的不是丰田、本田,而是满大街的比亚迪、长城?这可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中国汽车,正以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姿态,浩浩荡荡地开向海外。泰国,这个被我们寄予厚望的“出海第一站”,现在却像一个挤满了人的游泳池,大家都在扑腾,但谁能游到对岸,还真不好说。
这事儿,有点意思,细想起来,也让人捏一把汗。
话说,中国汽车厂商现在是卯足了劲儿往外跑。为啥?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你降价,我打折,恨不得把车白送。与其在国内卷生卷死,不如去海外闯一闯,没准还能开辟一片新天地。泰国,自然就成了首选。
你看,泰国地理位置好,是东南亚的中心,而且是右舵车市场,这跟国内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泰国政府也挺欢迎中国车企来投资,又是减税,又是补贴的,简直就是开了“绿色通道”。再加上,泰国本身没什么本土汽车品牌,市场相对开放,不像欧美市场那样,动不动就搞个贸易壁垒。你比亚迪来了,我长城来了,大家一股脑儿都来了。
现在,泰国街头,中国品牌的汽车是越来越常见了。比亚迪的Atto 3(元PLUS),长城的欧拉好猫,MG的各种车型,路上跑的,展厅里摆的,那叫一个眼花缭乱。在曼谷车展上,中文播报都开始有了,这说明啥?中国品牌的影响力,那是蹭蹭往上涨啊!
但问题也来了。泰国人真的喜欢中国汽车吗?
这可不一定。泰国人的汽车消费习惯,跟咱们国内还真不太一样。他们最喜欢啥?皮卡!皮卡在泰国,简直就是国民神车。为啥?便宜啊!泰国政府对皮卡有税收优惠,价格比轿车便宜一大截。而且,皮卡实用性强,能拉货,能改装,在泰国,皮卡甚至可以改装成房车,简直就是移动的家。而咱们中国车企呢?SUV!大出海的车型,都是纯电SUV。SUV在泰国当然也有市场,但跟皮卡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就尴尬了。你说你辛辛苦苦把车运到泰国,结果人家根本不买你的账,这不白忙活了吗?
更让人头疼的是,现在涌入泰国的中国车企实在太多了。大家都想抢占市场,于是就开始打价格战。你降一万,我降两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没钱赚,而且还把中国品牌的口碑给搞坏了。本来泰国人对中国汽车的质量就有点怀疑,你再这么一降价,人家就更不相信你了。
雪上加霜的是,泰国的汽车市场现在也不太景气。受疫情影响,泰国经济不太好,老百姓的收入也受到影响,买车的人自然就少了。泰国政府之前为了刺激经济,降低了贷款门槛,结果现在经济恢复不理想,老百姓还欠了一屁股债,想买车也没钱,银行也不敢随便放贷了。
这下可好,中国车企在泰国,是撞上了冰山。产能过剩,需求萎缩,价格战,质量问题,各种问题叠加在一起,真是让人头大。
你说,这泰国还是“桥头堡”吗?感觉更像一个“泥潭”了。
泰国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地理位置重要,可以辐射东南亚其他国家,而且泰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也有一些扶持政策。但想要在泰国真正站稳脚跟,中国车企必须要改变策略。
要了解泰国市场,了解泰国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光想着把国内的车直接搬过来,要根据泰国市场的特点,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车型。比如,可以考虑推出皮卡车型,或者针对泰国市场进行一些本土化的改进。
要注重质量,提升口碑。不能光想着打价格战,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第三,要做好售后服务。在海外市场,售后服务非常重要。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中国汽车出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泰国,只是一个开始。想要在海外市场真正站稳脚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市场,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靠着一窝蜂地上,互相倾轧,最后只会把路走窄。
当然,也有一些“幸运儿”已经在泰国市场尝到了甜头。比如,上汽MG,长城,比亚迪,这些品牌进入泰国市场比较早,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而且在泰国也投资建厂,降低了生产成本。即便如此,他们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除了泰国,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开拓其他海外市场。比如,澳大利亚,挪威等等。但是,每个市场的特点都不一样,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
在澳大利亚,皮卡也很受欢迎,而且当地人喜欢自己动手改装汽车,所以中国车企可以考虑推出一些适合改装的车型。
在挪威,电动汽车市场非常发达,政府也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所以中国车企可以加大对电动汽车的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当然,海外市场也不是一片坦途。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挑战。在挪威路测的时候,就有车辆因为充电口结冰导致无法充电,原因是洗车后充电口锁舌冻住了。这说明,即便是细节问题,也需要考虑到。
而且,在海外市场,数据合规也是一个大问题。德国大众汽车就因为路测标识问题被罚款。所以,中国车企在海外路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出海,是一场漫长的征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咱们中国人有句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中国汽车,一定能够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
回顾这几年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成绩单,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个数字,在2020年还仅仅是100万辆级别。短短三年,增长近五倍,简直是火箭速度!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泰国,情况就复杂一些。虽然中国品牌在泰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超乎想象。根据泰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泰国汽车总销量为77.5万辆,同比下滑6.8%。在整体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品牌的“内卷”可想而知。
再看新能源汽车,泰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然不高。2023年,泰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7.6万辆,占总销量的9.8%。这意味着,中国车企在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者接受度不高等挑战。
所以说,中国汽车“出海”的故事,精彩,刺激,但绝不是一帆风顺。泰国,只是一个缩影,一个试验田。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更加冷静,更加理性,更加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