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武松,这个大家熟知的英雄,在打完虎之后,曾被赏赐“都头”一职。很多人知道他打虎的英勇,却不知道“都头”这一官职到底有多大。
要是放到今天,这个职位绝对不是小角色。你可能会觉得他不过是个地方小官,但实际上,武松当时的权力和地位,远超普通人。
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他的职位跟现在的哪个职务相当?

兄弟情深
武松,小名武二,和他的哥哥武大都出身贫寒。
兄弟俩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地生活。这对亲兄弟虽然血脉相连,性格却截然不同。
武大性格软弱,为人老实巴交,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

他不擅长与人争斗,面对困难常常选择忍让。这样的性格在乱世中很难出人头地,武大只能过着平凡而艰辛的生活。
相比之下,武松天生神力,性格刚强,身手敏捷。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体魄和勇气,遇到不平事绝不退缩。
武松精通搏击之术,力大如牛,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这样的本领在和平年代或许用处不大,但在江湖上却是立足的根本。

兄弟俩因为各自的性格和能力,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武大安分守己,默默无闻;武松则因为自己的血气方刚,不断卷入麻烦之中。
武松年轻气盛,经常在酒后与人发生冲突。在清河县的一次斗殴中,武松失手打伤了对方。当时他以为自己已经打死了人,吓得连夜逃离了家乡。
这次意外彻底改变了武松的人生轨迹,让他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路。

一场误会引发的流亡
逃离清河县后,武松不敢停留,一路向南逃窜。
他走投无路之际,来到了柴进的庄园寻求庇护。柴进是当地的大户人家,素有侠义之名,常常收留落难之人。
在柴进府上,武松因为长途跋涉和精神紧张,身体每况愈下,不久就染上了疟疾。

疟疾在古代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疾病,患者会周期性发热,全身疼痛,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武松卧病在床,高烧不退,饮食难进,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柴进见武松病情严重,特意请来名医诊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武松的病情才逐渐好转。在养病期间,武松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宋江。
宋江是江湖上有名的及时雨,为人豪爽仗义。他与武松一见如故,很快结为异性兄弟。
宋江了解到武松的处境后,派人回清河县打探消息。

没过多久,好消息传来:当日与武松斗殴的人并没有死,只是受了轻伤,已经痊愈。
这个消息让武松如释重负,他终于可以不用整日提心吊胆地逃亡了。
虽然可以回家,但武松已经在外漂泊多时,身无分文。

宋江慷慨解囊,赠予武松十几两碎银,帮他解决了回乡路费。这段经历不仅让武松结交了生死之交,也让他逐渐明白了江湖义气的真谛。
临别之际,宋江对武松说:"兄弟,江湖路远,钱财只是身外之物,真正的财富是本事和朋友。你有一身好武艺,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这番话深深印在了武松的心中,影响了他日后的许多决定。

景阳冈奇遇
告别宋江后,武松踏上了回乡之路。途中,他来到了阳谷县附近的景阳冈。
当地有座小酒馆,门口挂着一块特别的牌子:"三碗不过岗"。这引起了武松的好奇心。
进店一问才知道,原来景阳冈上有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老虎)出没,已经伤害了不少过往行人。

当地人警告说,喝了酒的人尤其容易被老虎袭击,所以立了这块牌子提醒过客不要贪杯。
武松不以为然,他自信满满地说:"什么三碗不过岗,我能喝十八碗!"店家见他不信,只好依言提供了酒水和下酒菜。
武松连喝十八碗烈酒,又吃了两三斤牛肉,酒足饭饱后摇摇晃晃地上路了。

这时天色已晚,景阳冈上雾气渐浓。武松走到半山腰时,酒劲逐渐散去,他感到一阵疲惫,就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休息。
突然,武松听到山林中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紧接着,一只体型硕大的华南虎从草丛中窜了出来。
华南虎虽然体型不如东北虎庞大,但也有四五百斤重,凶猛异常。

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被吓得魂飞魄散,但武松却异常冷静。他知道此时转身逃跑只会激发老虎的追击本能,最好的办法是正面应对。
武松握紧双拳,紧盯着老虎的动作。当老虎扑来时,他灵活闪身,避开了第一波攻击。
老虎见扑空,转身又想发动进攻。武松抓住时机,捡起地上的一根粗树枝迎了上去。
激烈的搏斗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武松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技巧,多次避开老虎的攻击,并给予有力的反击。

最终,他抓住老虎精疲力尽的瞬间,猛力一击,正中老虎咽喉,将这只伤人的野兽彻底制服。
这场惊心动魄的搏斗让武松筋疲力尽,但他还是设法将老虎的尸体拖到了山下。
当地百姓看到这一幕,无不震惊。很快,武松徒手打虎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阳谷县。

官职与钱财的选择
武松打虎的事迹很快传到了阳谷县县令耳中。县令大为赞赏武松的勇气和能力,立即派人将他请到县衙,准备重重嘉奖。
县令最初提出要赏赐武松一千贯铜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然而,武松经过深思熟虑后,却婉拒了这笔赏金,转而请求县令给他一个都头的职位。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在大多数人眼中,实实在在的钱财显然比一个小小的官职更有价值。但武松的考虑却非常实际。
首先,一千贯铜钱重达六千斤,相当于三吨重。这么多钱根本无法随身携带。即使换成银子,也有百斤之重,对于一个独行侠来说仍然是个负担。
再就是当时的北宋王朝,银票仅在川蜀地区流通,其他地方基本不认可。武松即使拿到了这笔钱,也难以保管和使用。

再者,实际上,这种大额赏赐往往会被层层克扣,武松最终能拿到手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相比之下,都头的职位虽然不是多么显赫,但却能提供稳定的生活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都头这个职位相当于县衙捕快的领班,主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协助县令处理各种案件。

虽然不属于朝廷命官体系,无法通过科举升迁,但却是县令直接任免的信任职位。
这个职位的待遇虽然不高,仅够维持基本生活,但对于一个曾经的流浪汉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归宿。
如果放到现代,都头的职位大概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兼武警教官的角色,既有一定的权力,又能发挥武松的专长。

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这个职位后,武松在阳谷县任职期间,意外与失散多年的兄长武大重逢。
这对兄弟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团聚,武松也有机会照顾自己的哥哥,弥补多年来的亏欠。
武松的选择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没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道路。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为他后来的江湖传奇奠定了基础。

武松从被迫流亡到景阳冈打虎,从拒绝千贯钱财到接受都头职位,每一步都印证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
在那个没有银行卡、没有电子支付的年代,一个人的价值不只在于腰包的厚度,还在于他在社会中的定位与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