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中造梦|走进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与木结缘的建筑人生

中林木结构 2023-07-19 09:32:37

想必熟悉隈研吾大师的朋友们会对这张图里的很多词都产生一定的亲密感,作为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对“自然”建筑的情有独钟可谓是享誉全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隈研吾与木结缘的建筑人生,感受大师笔下木结构建筑独特的东方美学。

“东方美学与对自然的尊重是分不开的”

“Oriental aesthetics are very much related to the respect to nature”

“既然我们选择了柔软材质,那么对我们来说,任何一种都有无限的潜力等我们发现。”

“We want to recreate soft materials and any soft material has a big potential. ”

“对当前的建筑保持尊重的基础上,不要被束缚,而是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有破才有立。”

“Respect former generation, but destroy former generation.”

——隈研吾《archiworld建筑师专访》

人物简介

隈研吾くま けんご,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并赢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2002)、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0)和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等。

著作:

《十宅论》: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

《负建筑》:让建筑消失。

《再见.后现代》

《建筑的欲望之死》

* 简介由隈研吾建筑事务所提供

本想当一名兽医,竟走向了建筑设计的路

最初幼小时的隈研吾因为非常的喜爱猫,并从小立志想成为一名兽医。但是渐渐随着喜爱修缮设计房屋的父亲的陪伴,自身也受到影响渐渐对建筑萌生了兴趣。当然,使得隈研吾最终坚定决心走向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道路的契机,不得不提起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20世纪50年代,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一举拿下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与1964年东京奥运会同年开动的还有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于是家住新横滨站附近的隈研吾自小便亲眼见证了稻田间相继升起的宏伟建筑——代代木屋内竞技场,这个竞技场馆正是由丹下健三先生为东京奥运会而设计的,年幼的隈研吾站在横滨站的高架桥上目睹了新时代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建筑改变社会的巨大力量,于是从此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家。

代代木屋内竞技

与木结缘的建筑人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隈研吾就读了东京大学建筑学科,并且师从了原広司、内田祥哉等建筑届的巨匠。

原広司 & 内田祥哉

在大学时代,隈研吾横跨了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对非洲民间集落进行调查,唤醒了自身对于美与力量的认识。

在美国游学时的隈研吾,图片提供:Kengo Kuma & Associates

1979年,隈研吾从东京大学建筑学科大学院毕业后,为了接受更多社会锻炼,他选择就职了大手设计事务所,并在当地工作几年后去往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研究。1987年,回国后的隈研吾建立“Spatial Design Studio”,随后于1990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Kengo Kuma & Associates”,也就是他工作至今的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1986年的隈研吾,图片提供:Kengo Kuma & Associates

隈研吾早期的作品充满了后现代趋向,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无法支持这样奢侈的建筑,于是这位曾被称为“后现代旗手”的建筑界新人也被“逐出”了东京建筑圈,12年间没接到一个东京的工程项目。

隈研吾早期作品:马自达汽车公司汽车展示厅M2项目

与他许多同行出国深造的选择不同,隈研吾在此时选择离开了东京,去到偏远的县镇工作,也开始反思建筑如何融入环境,建筑如何为土地发声,这也是让隈研吾与木材竹材这些天然材料结缘的契机。

在这消失的10年里,隈研吾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旅行,去观察,去寻找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并在这期间逐渐萌生了用竹子、木头做建筑的奇妙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开始不断尝试,并且亲手做试验,在竹子里灌水泥,让竹子拥有钢筋的支撑力,并运用复杂的电脑程式,算出木材作为建筑物支撑的结构公式。

2002年,隈研吾接受中国的邀请,为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竹屋,这也是他非常满意的代表作品之一。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这座建在狭窄的山岩之上的建筑姿态舒展,与环境浑然一体,大量运用竹子这一简单而质朴的材料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日本建筑的空间感有机结合,体现了东方文明的精神气质和艺术风格,这也是隈研吾第一次使用天然材料设计建成的建筑,为他在以后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大量使用木材竹材开启了崭新的起点。

东京奥运会宣布采用隈研吾(右)的设计,图片:视觉中国

2020年,东京将再次举办夏季奥运会,而奥运主场馆的建设也历经波折。从最开始的扎哈· 哈迪德,到隈研吾和伊东丰雄的竞争,最后,隈研吾凭借着自然的理念和较低的建筑成本夺得了最终设计权。这个被奥运改变了命运的建筑师终于有了圆梦的方式:用他自己的建筑设计影响世界。

隈研吾作品:“木材温情”环抱的东京新国立竞技场,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主会场

在这个奥运场馆的设计中,隈研吾秉持“森林体育场”理念,大量使用了日本原产木材,希望以此传递出日本人对于木材和自然的感情,也造就了这座全世界少见的“能感受到木材温情的另类体育场”。

从近处仰望,体育场外围的木质屋檐让人过目不忘,杉木条纵向铺陈,环绕360度全覆盖,入口处则有5层屋檐,规模超大的是最上层,被称为“风之大庇”,能使体育场内四季保持良好通风。整座场馆的设计既照顾到了细节,又以现代手法再现了日本传统木造建筑的要素。

隈研吾希望通过这座体育场馆的建成向世人宣告:木结构不仅仅只能建造小房屋,还能建造像奥运会场馆这样的庞然大物,甚至整座城市都可以使用木材建造,他也希望借此引领整个建筑界创造一个符合未来人们需要的可持续建筑世界。

声名鹊起的同时,隈研吾更加确信自己的方向,他提出,建筑师应该更多的关心建筑的土地环境和融入的文化,以人类的自身的尺去度量,以柔和的设计去提案,并且需要不停地探求能够取代混凝土和铁的环保材料,追求工业化社会后建筑的存在方式,这也是隈研吾此后一直坚持大量使用木材的核心原因。

隈研吾设计下的木结构建筑

Yusuhara梼原木桥博物馆(2011)

浅草文化旅游中心(2012)

大阪Shun Shoku Lounge(2013)

GC口腔科学博物馆(2014)

日本泷上町成长的巢穴(2014)

日本Umeda医院(2015)

法国勃朗峰大本营(2016)

美国波特兰日本庭院文化村(2017)

德国冷杉林中的冥想圣地(2018)

土耳其Odunpazari 现代艺术博物馆(2019)

日本角川武藏野博物馆(2020)

日本横滨国际学校(2021)

鸟取市高滨咖啡厅(2022)

丹麦安徒生博物馆(2022)

有人曾评价,木材在隈研吾的设计下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材料,而是一种温暖的东方美学符号。

在建筑设计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候,隈研吾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采用传统元素让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纵观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笔下的建筑往往是极富生命力的,他对日本传统建筑元素的重新诠释既包含了对天然材料(木材竹材石材等)的灵活运用,也包含了对光线、结构层次的高级审思。

在木结构建筑高速发展的当下,隈研吾作为当代木结构建筑设计大师可谓是炙手可热,近年来也以其独树一帜的绿色建筑设计风格赢得了国际上来自众多国家的建筑设计委托,相信在未来,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将会以他独特的力量引领全球建筑新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带来更多惊艳绝伦的木结构建筑作品,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世界遗产布特林特国家公园(Butrint National Park)新游客中心(设计效果图)

“巴黎枝杈大楼”EDA办公大楼(设计效果图)

加利亚斯加·卡马尔鞑靼国家学术剧院(设计效果图)

Alberni by Kuma温哥华综合型大楼(设计效果图)

美国安缦迈阿密海滨公寓(设计效果图)

中林木结构  预建碳中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