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冲击美国楼市?美元走弱!信心指数大跌!房贷利率重回7%!

孙斯陶谈国论今 2025-04-13 21:16:32

美国金融市场近期遭受了近年来少见的剧烈动荡。4月初以来的关税战重启不仅震撼了美国国债市场,也迅速波及房贷利率、美元汇率,乃至正值高峰的春季房地产交易旺季。市场的逻辑链条正被重新改写—当传统避风港资产遭遇抛售,投资者的“信仰”是否会松动?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飙升超过50个基点,创下近年来最大单周涨幅。截至4月11日(周五)收盘,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4.497%,为2月13日以来新高。短债同样大幅上行,2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2个基点至3.975%,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攀升至4.877%。

这种反常的资金流向或暗示市场信心的动摇,甚至正在转向。长期以来,美国国债被视为全球避险资产的“锚”,而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加征高达145%的关税后,来自中国、日本等主要国债买家的抛售压力骤然加剧。白宫随即紧急调整策略,宣布对除中国外的多数国家实行90天关税宽限期,并将关税税率统一调降至10%,试图平抑市场情绪。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接受CNBC采访时坦言:“债市发出的信号,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政策临时转向。”他强调,这并非恐慌之举,而是“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是与市场变动“时机上恰好重叠”。

但白宫的暂时“踩刹车”并未换来市场的买账。周五,美国国债收益率再度攀升,逼近警戒线。白宫多次公开强调,债券收益率是其政策关注重点,低融资成本是其施政核心之一,如今收益率急剧上升,已成为无法忽视的“市场警报器”。

与此同时,美元也在同步走软。根据CNBC报道,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指出:“照理说,加征关税通常会推高本币汇率,但现在美元却在贬值。”他认为,这一异常现象说明全球投资者正在逐步将美国移出“首选投资目的地”的名单。

美元本周跌幅超过3%,而国债收益率却不断上行——这种背离传统市场逻辑的走势,暗示海外资本或在撤离。这一判断在债券市场上亦可见端倪:若全球投资者不再视美国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资本外流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尽管卡什卡利今年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没有投票权,他仍强调,当前重心在于“锚定通胀预期”,而在财政和贸易政策走向更明确之前,利率路径将保持高度谨慎。

孙斯陶

美国房地产市场也已感受到关税战的涟漪效应。根据Mortgage News Daily数据,4月11日(周五)30年期固定房贷平均利率大幅上升13个基点至7.1%,为2月中旬以来最高水平。孙斯陶指出,利率走高正值春季传统购房旺季,恐对房市需求造成实质打压。

“除非你是在1981年开始职业生涯,否则你可能刚刚经历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周。”Mortgage News Daily首席运营官Matthew Graham如是评价。他表示,尽管近期走势可能只是过去18个月趋势的延续,但从市场情绪来看,其冲击力不可小觑。

消费者信心亦同步滑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远低于预期,通胀预期则从上月的5%飙升至6.7%,创1981年以来新高。在利率上升与前景不确定性叠加之下,越来越多美国人的“购房梦”再次被搁置。孙斯陶认为,当前房贷利率高企、就业市场变数增多,恐将进一步压制楼市活力。

更大的隐忧在于,根据美国贷款机构吉利美(Ginnie Mae)数据,截至今年1月底,外国投资者共持有1.32万亿美元MBS,占总量的15%。若外国投资者大举抛售MBS,将对美国住房市场与房贷利率构成双重打击。

投资者担忧的,不仅是抛售本身,而是其不可预测性。若集中抛压发生,MBS利差势必扩大,房贷利率可能再度冲高。孙斯陶指出,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会威胁到市场信心。

更关键的是,美联储当前正处于缩表周期,未如疫情期间般增持MBS以稳定市场,而是任其自然到期不再补仓,从而形成额外压力。

这场关税战,其“外溢效应”已从国际贸易扩散至国债、汇率、房贷利率,乃至整个房地产市场。在全球资本对美国资产吸引力重新评估之际,美国面临的不仅是短期政策挑战,更是长期信任的重建危机。

如卡什卡利所言,美国是否仍是全球最值得投资的国家,正成为市场重新评估的命题。在这个关键转折点上,一场关税战的代价,可能远不止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波动,更可能撼动美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住房。这,或许是美国房主最不愿看到的后果。



0 阅读:0

孙斯陶谈国论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