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发布通报称,宝安区西乡街道发生一起因驾驶员突发身体不适引发的交通事故,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这场发生在闹市街头的悲剧,引发公众对驾驶员健康管理与城市道路安全治理的双重关注。
突发疾病致车辆失控 路边摊贩被卷入车轮
据警方通报,2025年4月5日17时30分许,35岁女性司机李某驾驶粤B牌照小汽车行至宝源路与劳动路交叉口时,突发身体不适导致车辆失控。监控画面显示,车辆突然偏离正常车道,高速冲向机动车道右侧的流动摊贩聚集区。目击者陈先生回忆:听到剧烈撞击声后,我看到水果摊的货架被撞飞,有人倒在车轮旁,现场一片混乱。事故造成4名摊贩受伤,其中一名男性因颅脑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另三名伤者中两人肋骨骨折、一人全身多处挫伤,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经警方调查,涉事司机李某的血液酒精检测及毒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初步排除酒驾、毒驾嫌疑。涉事车辆技术鉴定显示,制动系统与方向盘操控功能正常,行车记录仪数据证实车辆在失控前未出现异常驾驶行为。西乡街道办工作人员证实,李某已被警方依法控制,事故具体原因仍在深入调查。
占道经营成“隐形杀手” 民生需求与安全矛盾待解
事故现场周边商户向记者反映,事发路段长期存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一家便利店店主表示:“每天傍晚五六点,这里就有十多个摊贩在机动车道旁摆摊,高峰期时摊位甚至延伸到车道中央,行人车辆都要绕行。”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尽管距离事发已过去24小时,仍有部分摊贩在距离原事故地点不足百米处继续摆卖。
对此,深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自2023年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后,已对占道经营采取分级分类管理措施,但在实际执法中常面临“整治—回潮”的循环困境。法律专家指出,此次事故中若证实占道经营与事故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城市管理部门或将承担相应责任。
健康驾驶警钟再响 制度完善迫在眉睫
此次事故将驾驶员突发健康问题的安全隐患推向台前。根据我国现行规定,驾驶证申领者需提交体检证明,但对已持证驾驶员的健康监测仅依赖自愿提交,存在明显漏洞。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突发性疾病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作,建议对职业司机及高频次驾驶人群建立定期强制体检制度。”
法律界人士分析,若最终调查确认李某确因不可预见的突发疾病完全丧失操控能力,根据《刑法》第十六条或可免除刑事责任,但民事赔偿仍需承担主要责任。目前,死者家属已委托律师介入,案件后续赔偿问题备受关注。
多部门联动整治安全隐患
事故发生后,宝安区应急管理局宣布启动为期三个月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排查驾驶员健康隐患及高危路段占道经营现象。交警部门同步开展“健康驾驶”宣传活动,向辖区驾驶员推送突发疾病应急处置指南。
这场悲剧暴露出城市治理中的复杂命题:如何在保障弱势群体谋生权利的同时,筑牢公共安全防线?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故的最终责任认定或将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对于超大城市而言,唯有在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中找到平衡点,才能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
这以后油门当刹车的都说自己身体突发不适?
卧槽,吃个路边摊也会被撞死
小偏,明明是司机不适操作不当,你却把全部责任推到路边摊贩身上。
因为你影响多少人的生计啊!大排查!
撞人了还有理由,杀人了还能为自己辩解理由,逃避法律制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