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用好了,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李堪谈健康 2023-02-15 12:31:01

作为一名资深的煲剧人士,早已看透电视剧里面的套路。在光环照耀下,主角总会逆天改命,成就不可能。而反派总会毒计百出,他们有下毒、有绑票、有暗杀种种手段,总之一句话他们心狠手辣。用毒莫过于砒霜,因为这个东西无色无味,但却有剧毒,成了反派们手中的“法宝”,仿佛有了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如果说你觉得砒霜这个名字不够霸气,或者是仍然不熟悉,那么它的另一个名字一定是“如雷贯耳”——鹤顶红。鹤顶红并不是仙鹤头顶的那一抹红,而是不纯的砒霜,因为杂质的原因而呈现红色,因此有了如此玄幻的名称,用以掩盖砒霜的剧毒。

人们对砒霜的认识很早,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曾将砒霜入药。古希腊的名人希波克拉底先生就以砒霜治病。但是因为剧毒,用量不好把控,因此砒霜多数情况下被作为毒药使用。法国人将其称为“继承药粉”,为了争夺遗产,砒霜成了他们手中的利器。

中国古人对砒霜也有深刻的认识,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谈到,烧制作为农药的砒霜时,“立者必于上风十余丈外。下风所近,草木皆死。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徙,否则须发尽落。此物生人食过分厘立死”。古人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砒霜的毒性。

砒霜可以说是中药里面毒性最大的药物,没有之一。尽管毒性巨大,但是中医仍然将它入药,作为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急危重症的药物,收到了不错的疗效,但是一定要把控好药物的用量。《中药大辞典》收录砒霜,可以作为内服药物,但是只用于丸剂、散剂,不能用于煎服,用量在1~5毫。用量非常小,尽管如此之小,仍然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经过长期的应用,中医总结出了砒霜的“个性”。砒霜味辛、酸,当然这可不能口尝,而是根据作用总结出来的。砒霜性大热,非常燥烈。因为性热,所以可以治疗一些寒性比较重的疾病。

体内有了比较顽固的寒气,可以引起很多疾病的产生。寒与痰浊相结合,潜伏的人体内部,遇到外界刺激,就可以引起哮喘的发生。久治不愈的哮喘便可以用大热的砒霜,清除体内的寒气。古方有紫金丹一方,以砒霜和淡豆豉一起,作为丸剂,治疗寒气非常重的哮喘。哮喘虽然有很多药物治疗,但总有一些寒气重的患者,不能取效,因此可以用砒霜这种凶猛的药物治疗。

寒气侵袭,还可以引发疟疾,寒疟又被称为“牡疟”,病人发作的时候怕冷非常明显,甚至没有发热。疟疾自然也是有轻有重,轻一点的病人可能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之类的方子,就可以解决,但是遇到寒气深伏的疟疾,用一般的药物不好治,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砒霜入药。

《本经逢原》中记载:“砒霜疟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则与绿豆汤饮之。砒性大毒,误食必死。”因为药性太过猛烈,所以吃了以后病人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药性过热则会出现口渴,可以用绿豆汤解毒生津,以防砒霜的副作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液病的治疗,砒霜治疗血液病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其毒副作用小且均为可逆性,常规治疗剂量不会导致慢性砷中毒,而且与维甲酸无交叉耐药,疗效确切。

大毒之药,必有大用。正是因为毒性大,因此它的阴阳偏性也大,可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性也大,正确认识毒药,对于临床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因为它的毒性,而否认它的药用价值,只要正确把控好用量。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3-02-16 00:25

    当前治疗白血病效果最好最确切的药就是砒霜制品,这实际是西医盗窃了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方剂成果,仔细搜搜相关报道就能发现,把这成果往自己怀里揽的专家教授们可不止一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