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国产电影又开始搞道德绑架了?《哪吒2》闷声发大财冲进全球票房前五,隔壁《想飞的女孩》票房1570万扑到姥姥家,导演首映礼当众大哭,直播间里崩溃喊话要观众帮忙冲票房。这年头拍得烂还不能说了?观众花钱看电影还得当冤大头?


《哪吒2》这波真是给国漫长脸,150亿票房直接把好莱坞大片甩在身后。春节档冷得像冰窖,人家硬是扛着大盘逆风翻盘。反观《想飞的女孩》,柏林电影节红毯走得风风光光,文淇刘浩存双女主噱头拉满,结果正片一上直接现原形——豆瓣5.4分比横店盒饭还难吃。

这片子拍得有多离谱?姐妹逃亡拍成《法制进行时》,两个笨贼硬插喜剧戏份,文淇吊着威亚在生理期玩水上漂。最绝的是导演文宴,首映礼上哭得梨花带雨,说观众不懂女主的痛。可您拍得跟PPT似的,观众上哪共情去啊?

要说卖惨界,《想飞的女孩》只能算青铜。还记得《封神》导演乌尔善吗?当初喊着票房扑街要还十年债,转头秀出给娃买的18岁全险。《五个扑水少年》导演更绝,直播连麦被拒当场泪崩。最震撼当属《百鸟朝凤》制片人,哐当就给观众跪下了——这届电影人咋都这么能演?

网友神评论扎心了:"原生家庭是个筐,啥痛都往里装"。田恬怀孕逃毒窟,方笛横店当群演,明明能拍成女性互助励志片,非要整成疼痛文学大杂烩。姐妹俩从头哭到尾,最后也没说清到底要往哪飞,看得人直想喊:"要不你俩还是别飞了?"

最魔幻的是这帮电影人的逻辑链:拍得烂→观众不买账→主创卖惨→道德绑架→观众挨骂。合着观众花钱找罪受,还得为烂片背锅?《闪光少女》宣发团队集体下跪时,我真想问:"您这是宣传电影还是上坟呢?"

现在打开购票APP就跟开盲盒似的,9.9特价票买回来可能是两小时坐牢体验。《想飞的女孩》把文淇的灵气磨得精光,刘浩存倒成了全片演技担当。柏林银熊导演亲自翻车,这波操作把我看懵了——到底是观众眼瞎,还是导演心盲?

看着文宴导演在直播间求爷爷告奶奶,突然想起某位网友的金句:"电影拍不好可以重来,观众的时间喂了狗能重生吗?" 当卖惨成为财富密码,当眼泪变成营销工具,那些真正的好电影要如何在废墟中开出花来?

所以问题来了:观众到底做错了什么? 要忍受烂片折磨,要接收道德绑架,要为导演的十年还债计划买单?当我们拒绝为情怀买单时,究竟是在摧毁电影市场,还是在拯救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