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其最大范围包含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姬 唐 王绩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
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台望似春。
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殷商时期益州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益州箴 西汉 · 扬雄
岩岩岷山,古曰梁州。
华阳西极,黑水南流。
茫茫洪波,鲧湮降陆。
于时八都,厥民不隩。
禹导江沱,岷嶓启乾。
远近底贡,磬错砮丹。
丝麻条畅,有粳有稻。
自京徂畛,民攸温饱。
帝有桀纣,湎沈颇僻。
遏绝苗民,灭夏殷绩。
爰周受命,复古之常。
幽厉夷业,破绝为荒。
秦作无道,三方溃叛。
义兵征暴,遂国于汉。
拓开疆宇,恢梁之野。
列为十二,光羡虞夏。
牧臣司梁,是职是图。
经营盛衰,敢告士夫。
西汉元封五年,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在后来先后分置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益州郡等郡。
雁门太守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雁门太守行歌古洛阳令一篇。《后汉书》曰: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少好侠。尚气力。晚改节。敦儒学。习书读律。略通大义。后举茂才。除温令。讨击奸猾。境内清夷。永元十五年。还为洛阳令。政平讼理。发摘奸伏。京师称欢。以为有神算。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旁祠。惟存卓茂与涣祠焉。
孝和帝在时。
洛阳令王君。
本自益州广汉蜀民。
少行宦学。
通五经论。
明知法令。
历世衣冠。
从温补洛阳令。
治行致贤。
拥护百姓。
子养万民。
外行猛政。
内怀慈仁。
文武备具。
料民富贫。
移恶子姓。
篇著里端。
伤杀人。
比伍同罪对门。
禁鍪矛八尺。
捕轻薄少年。
加笞决罪。
诣马市论。
无妄发赋。
念在理冤。
敕吏正狱。
不得苛烦。
财用钱三十。
买绳礼竿。
贤哉贤哉。
我县王君。
臣吏衣冠。
奉事皇帝。
功曹主簿。
皆得其人。
临部居职。
不敢行恩。
清身苦体。
夙夜劳勤。
治有能名。
远近所闻。
天年不遂。
早就奄昏。
为君作祠。
安阳亭西。
欲令后世。
莫不称传。
三国时期益州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 其一 北周 · 庾信
铜梁影棠树,石镜写褰帷。
两江如渍锦,双峰似画眉。
穿荷低晚盖,衰柳挂残丝。
风流盛儒雅,泉涌富文词。
无因同子淑,暂得侍临淄。
其二
寂寞岁阴穷,苍茫云貌同。
鹤毛飘乱雪,车毂转飞蓬。
雁归知向暖,鸟巢解背风。
寒沙两岸白,猎火一山红。
愿想悬鹑弊,时嗟陋巷空。
南北朝时期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期间这里一直是益、梁二州。其间十六国时期谯纵在此建立谯蜀政权。
益州太清观精思院天尊赞 唐 · 张说
蜀山刘尊师。上清品人也。兄学儒。弟奉佛。乃画三圣。同在此堂。焕乎有意哉。达观之一致也。张说闻其风而乐之。作天尊赞。
正气生神,结虚为实。
上清尊帝,中黄首出。
华彩衣裳,虚无宫室。
紫气乘斗,赤炉锻日。
十天从化,万灵受律。
莲花释门,麟角儒术。
法共不二,心同得一。
道心惟微,守而勿失。
嘉陵驿 唐 · 薛能
江涛千叠阁千层,衔尾相随尽室登。
稠树蔽山闻杜宇,午烟薰日食嘉陵。
频题石上程多破,暂歇泉边起不能。
如此幸非名利切,益州来日合携僧。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