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40岁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是要前苦后甜,还是要前甜后苦?

静静聊文化 2025-04-18 03:01:28

三岁看老,有没有道理?

我发现一些小孩子吃饭时候有个特点,那就是最喜欢吃的留在后面慢慢享用,而这样的人长大后就大都能忍受短期的不如意,对未来有更多期待。

当然,这不是说那些碰到好吃的就马上吃到肚子里的孩子有错,这是性格使然。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缺乏延迟满足的耐心,这可能是基因决定的,比如我们血脉的前辈经常面临外界的危险,那他们就顾不上考虑长远,必须马上反应才行。

否则什么都想一想以后,那可能“当下”都过不去了。

人在40岁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是要前苦后甜,还是要前甜后苦?

性格决定命运。小时候内向害羞的人长大后也是如此,这很难改变。但世上真的就没有可以改变的人吗?不见得。

要知道人类能够在这个星球上绵延生息,靠的就是“适者生存”,人是环境的动物,我们都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比如你去一个公司打工,要么是这个公司的文化氛围改变你,要么是你跳槽离开。

想一想,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所以不要低估了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人生前后应该有个通盘考虑才行。

是要前苦后甜,还是要前甜后苦?简单说就是40岁左右的选择关乎自己整个人生的质量。

“活在当下”好还是不好?

原来我以为这是好的,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考虑太长远没有意义,不如当下享受为好。

我认识一个成都的朋友,他说自己周围的人大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哲学,先享受了再说,这样最划算,至于以后什么样,谁也难以预料,“如果以后发生什么变故,现在不享受岂不是亏了?”他给我举了个例子。

就是他有个亲戚年轻时候省吃俭用,不舍得吃喝,等到老了有钱了,结果牙齿掉光了,吃什么都没有胃口,但还是要吃,想弥补自己,“看着都难受”。

所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趁着还年轻,就是要享受生活。

等到不能享受的时候再去享受,那就称不上享受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真理。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因果。想一想自己40岁时候的不如意,是不是跟前面20年犯错太多有关?

我有个熟人就是这样,年轻时候太疯狂,结果不到40岁差点就没了,身体折腾坏了,拖累一家人。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究竟是前面苦点好呢,还是后面苦点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但你前面如果一直是懒惰和犯错,那后面想幸福快乐也不太可能吧。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40-50岁:扭转人生的关键!

我认为这四五十岁这10年是老天给人的唯一改错期,前面怎么样已经形成了事实,后面怎么样就看现在你怎么做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老年好受一些,那这十多年就要多吃点苦头才行。不管是财物上的,还是身体上的,如果你没有未雨绸缪,继续年轻时候的错误,那结局什么样就难说了。

只拿身体来说,你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究竟是不是手脚灵便,还是什么都要靠家人,感受是不一样的。

40岁之前的人生往往是混乱的,身不由己的,是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样,很多人在定义你的人生。而到了40岁之后,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说了算,心里想什么,手上做什么,自己努力且承担结果。这时候你应该明白了,人生终究是一个人的事,你不做自己的主人,那你的人生就只能沦为别人的配角。

总而言之,不管你是想在40-50或60岁之前选择“甜”还是选择“苦”,我都希望你能够活成你自己,不负此生。人生是可以由自己去创建的,如果人不能改变自己,那人也不会进化到现在这种程度。一定要相信这点,命由己造,福自我求。

0 阅读:6

静静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