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抹灰层开裂、空鼓是常见质量通病,而不同材料交接处因收缩差异更易引发裂缝。挂网工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措施之一。本文结合国标规范与施工实践,系统梳理抹灰工程中需挂网的5类关键部位,并针对规范中的争议点提出应用建议。

一、必须挂网的5类关键部位
1、砌体墙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
砌体(如加气砌块)与混凝土柱、梁、剪力墙交接处,因材料收缩率差异易开裂。规范要求采用钢丝网或玻纤网覆盖,搭接宽度≥100mm。若采用钢丝网,需确保其镀锌防锈,且固定间距≤300mm,避免翘曲。
2、烟道、风道与墙体交接处
烟道多为轻质预制构件,与砌体墙热胀冷缩差异大。需满挂钢丝网,且向两侧墙体延伸≥200mm,阴角处需翻折压入抹灰层。厨房烟道因高温环境,推荐采用耐碱玻纤网+防水砂浆处理。

3、管线开槽及箱体周边
水电开槽部位需先用水泥砂浆填补,再挂宽度≥100mm的钢丝网,覆盖槽边两侧各150mm。消防箱、配电箱背面因振动风险,建议满挂网并延伸至周边墙体。
4、二次结构与砌体交接处
构造柱、圈梁、过梁等二次构件与砌体交接处需挂网。争议点在于是否必须全挂?规范未明确,但实践表明:轻质砌体(如加气块)与混凝土交接处必须挂网,而烧结砖墙可视设计弹性处理。若采用石膏抹灰,禁用钢丝网(易锈蚀),改用耐碱玻纤网。
5、楼梯间及人流通道填充墙
根据《抗规》13.3.4条,楼梯间填充墙需满挂钢丝网砂浆面层,且优先采用双侧挂网(抗震要求高),单侧挂网需延伸至相邻墙体200mm以上。公共走道墙面因频繁振动,推荐满挂镀锌钢丝网(孔径≤20mm)。

二、规范争议:挂网宽度100mm还是400mm?
1、GB 50210-2018
要求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挂网搭接宽度≥100mm。此标准适用于常规民用建筑,侧重防裂,成本较低,但对抗震区域覆盖不足。
2、GB 50203-2011
第6.5.6条提出挂网宽度400mm(两侧各延伸200mm)。该标准更适用于高烈度区或重点工程,强调结构整体性,尤其适合楼梯间、外墙等关键部位。

实践选择建议
1、常规项目:按GB 50210执行100mm搭接,但烟道、开槽等薄弱部位加宽至200mm。
2、抗震设防项目:优先采用400mm宽度,或局部加强(如楼梯间满挂)。
材料适配:钢丝网用于砂浆抹灰,玻纤网用于石膏抹灰或涂料饰面。

三、施工管控要点
1、基层处理:挂网前需清除浮灰、油污,混凝土面宜采用甩浆或界面剂增强粘结。
2、固定工艺:钢丝网用钢钉或射钉固定,间距≤400mm;玻纤网需压入抹灰层中部,禁止外露。
3、验收重点:检查搭接宽度、固定牢度及网材防锈处理(镀锌层≥120g/㎡)。

结语:抹灰挂网是“小工艺决定大质量”的典型环节。施工方需根据项目类型、抗震等级及饰面要求,灵活选择规范与工艺。对于规范冲突处,建议以设计图纸为准,并在施工方案中明确争议点的处理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