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公里/秒的背后,是你我要冲出的人生速度
每年岁末之时,各类年终微短片便播得火热。
今年,年终微短剧赛场同样呈“神仙打架”态势。
来源:搜狗浏览器截图
在百花齐放的作品中,一支名为《7.9公里/秒》微短剧在各大平台掀起层层涟漪,无数网友感慨此剧看完自己也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丧”意全无。
据了解这支短片为央视新闻发布,主人公名叫李东阳。
可能一听到这个名字,我们会不约而同想起那篇《送东阳马生序》。
而以李东阳为代表所展开的故事、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也与此序颇为相同。
这是中华文化经千百年折射出的魅力,也是新时代下融入新元素的思考,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聊聊这支催人清醒的短片。
来源:央视新闻微短剧 《7.9公里/秒》
偏远县城的乡镇中学里,同学们正在书写着一篇“梦想照进现实”的命题作文。
喜欢物理的李东阳,在稿纸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堆自学的物理公式。
这让后来批改试卷的语文老师小夏很是生气,她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本就不在状态,李东阳更是毫无学习的心思。
无奈之下,她在课堂上严厉批评了李东阳,自己的情绪也跌落到极点。
直到物理老师出现,李东阳用公式写作文的原因才变得清晰。
在得知作文题目后《当梦想照进现实》后,物理老师告诉小夏,这可能是李东阳用计算“第一宇宙速度”的方式,表达当梦想照进现实后自己的渴望。
来源:央视新闻微短剧 《7.9公里/秒》
那晚,小夏老师来到李东阳家摆摊的那个街头,昏暗的夜色里,李东阳跑来帮奶奶收拾饭桌、照顾客人。
奶奶着急地催他回家,想让他多学会儿习。
祖孙拉扯中,小夏老师来到摊前与李东阳单独说了些心里话,替物理老师送出《三体》并将物理老师的原话转述给他: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主角,是一个中国军人
他知道哪怕是希望渺茫,也会孤注一掷
背负上一切,坚定不移地朝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前进。”
来源:央视新闻微短剧 《7.9公里/秒》
而在老师与他说这些话前,他一直是个不敢把梦想放在阳光下的少年。
他会躲在房间里偷偷看相关航天视频;会在有人时将播放视频的手机藏于枕下;会在得知奶奶深夜还要再去摆摊时将梦想抛下;会为了让一家人不那么劳累计划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
他有梦想,也有困住他的现实,他也想追梦但又无奈,那些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像万有引力一样牢牢地束缚着他。
于是,在看到“当梦想照进现实”这一命题时,他写下了那篇第一宇宙速度的“公式作文”。
写时,他可能想象着星辰大海,内心澎湃无比;写罢,他的航天梦可能已是残烛,继而自暴自弃。
好在与小夏老师促膝长谈后的那个夜晚,这个梦又再次燃起。
第二天,小夏老师和物理老师决定给所有孩子好好说道说道。
班会上,物理老师向大家解开了李东阳“公式作文”中7.9公里/秒的涵义。
他告诉同学们现在的神舟飞船也正是以7.9公里/秒这个速度奔赴天宫,而且还送上去一个和大家一样从乡镇中学走出的大山里的孩子。
此言一出,同学们顿时陷入思考。
一直守在门外的校长也走了进来,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即便这个世界看起来并不那么公平,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并非努力了就一定能翻身逆袭,但机会是绝对有的:
“在离你们不远的县城,是十几所高级中学和中专学校公平地向你们每一个人敞开大门,难道你们不想试试吗......”
教室里大家肯定的回应着——“想!”
“想!就给我好好学,就跟那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航天员一样,冲出你们7.9公里的秒速!”
来源:央视新闻微短剧 《7.9公里/秒》
当短片中的思考映入现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李东阳?
人生一程,我们各自怀揣着梦想,渴望着有大显身手的空间,让自己登上圆梦舞台。
可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世间万物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引力,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自身健康,是突如横祸还是固有枷锁,生活总是少不了这样那样的“引力”。
它们牵绊住我们向前的脚步,甚至磨灭着继续赶路的劲儿头,迷茫之下我们可以像李东阳一样暂时消沉,但短暂消沉过后务必打起精神。
我们要想办法逃离这种“引力”的牵制,挣脱现实的束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正因如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才显得格外重要与珍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的呐喊穿越千古成为无数寒门学子迎难而上的信念,他们带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跨过重重山路,奔赴梦想彼岸。
来源:央视新闻微短剧 《7.9公里/秒》
再次回到短片,短片结尾所展现的中国航天历程看得人热血沸腾。
1970年,中国航天在举步维艰中冲出了第一宇宙速度,四十多年来勤耕不辍,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辉煌璀璨的篇章。
而在同样道阻且长的人生历程中,希望你我都有不畏艰难的勇气,向着未来冲出自己人生的7.9公里秒速。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58
图片已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