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爆了!香港《大公报》五问李嘉诚:有没有考虑民族利益?

纪个人物 2025-03-16 17:40:33

2025年3月15日,香港《大公报》一篇题为《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的时评,将李嘉诚推上风口浪尖。

文章以犀利五问,直指其家族企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拟以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将全球43个港口资产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交易,其中更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战略港口的控制权。

消息一出,全网炸锅。

有人痛批“商人无国界”,有人感慨“老狐狸嗅到了危险”,更有人直呼“这是美国对华战略围剿的又一刀”。

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转发相关评论,暗示此事“绝非普通商业行为”。

这场千亿交易,究竟是商业决策的“精明”,还是民族利益的“背叛”?

一、五问直击要害:李嘉诚的“算盘”里有没有国家?

《大公报》的五个问题,刀刀见血:

1. 为何在中美博弈白热化时,将战略港口拱手相让?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承担中国21%的货轮通行量,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年初刚放话要“收回运河控制权”。此时将两大港口卖给美企,无异于给对手递刀。

2. 表面“商业行为”,背后是否藏着政治算计?

交易时间点蹊跷:特朗普就职演讲后,美国务卿鲁比奥即赴巴拿马施压,随后贝莱德CEO赴白宫汇报收购细节。美国政商合谋的痕迹明显。

3. 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企业家该如何取舍?

对比华为任正非在芯片断供下启动“南泥湾计划”,比亚迪、大疆硬刚美国制裁,李嘉诚的选择显得格外刺眼。

4. 巴拿马港口易主,是否会成美国打压中国的“新武器”?

专家警告:美国可能效仿对韩日港口的“301条款”,对中国货轮征收“政治附加费”,甚至限制停靠,直接威胁“一带一路”航运安全。

5. 卖掉“一带一路”关键节点,谁来保障中国战略安全?

中国正加速建设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陆权通道,但海运仍是命脉。港口控制权外流,恐让中国在能源与贸易上受制于人。

台湾的媒体也明确表示:李嘉诚的这个举动说明了真正的商人没有祖国。

二、历史照见现实:爱国企业家的“脊梁”与“商人”的抉择

《大公报》在文章中列举了张謇、霍英东、曹光彪等民族企业家的故事,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商之大者,为国为民”。

霍英东抗美援朝时期,冒死突破港英当局封锁,将药品、钢材运往内地;

任正非在芯片断供绝境中,带领华为绝地反击,守住中国通信技术主权;

荣德生抗战时期,拒绝日伪收购纱厂,凛然宣称“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反观李嘉诚,一边保留内地60%利润的港口,一边抛售海外战略资产,被网友嘲讽:“老美要TikTok卖,我们坚决不卖;老美要港口,李嘉诚却主动送上门!”

这场交易绝非单纯的资本运作,而是“政治阳谋”。

俄罗斯为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跟波兰瑞典立陶宛打了百年战争,为了获得黑海出海口,跟土耳其打了十次俄土战争,为了获得太平洋出海口,想从中国巧取豪夺大连旅顺,间接导致朝鲜战争爆发,前后五十年也跟日本打了三次战争。

而美国近年来已将基础设施“武器化”:

这场交易的余波远超商业范畴。贝莱德财团借此掌控全球10.4%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美国对物流链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通过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关键节点,扼住国际贸易咽喉;同时对韩日港口强制要求优先服务美军,未来可能对中国货轮实施类似打压;还能削弱中国在拉美、非洲等地的港口布局,阻碍中国全球化战略。

一旦美国掌控巴拿马港口,中国货轮可能面临“通行费暴涨”“无端扣留”等风险,甚至成为中美博弈的筹码。更深远的隐忧在于,它标志着大国博弈已从科技战延伸至基础设施争夺。

面对舆论风暴,李嘉诚至今未公开表态。

2025年3月7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发视频,极力支持李嘉诚出售巴拿马港口之举。

郎咸平指出,李嘉诚此举恰逢美国意图收回这些港口的最佳时机,构成了一次极为成功的资产置换。他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家,首要关注点应为利润最大化。李嘉诚在巴拿马港口的利润率仅为1%,而相比之下,其在大陆的10个港口及香港的1个港口,共计11个港口的利润率为6%。作为一名商人,李嘉诚为何不就此机会抛售低效益资产?难道要任由其贬值吗?

长和股价连续7年下跌,市值一度跌至交易现金额水平。此次交易让李嘉诚套现190亿美元,直接推高股价单日暴涨22%,资本逐利本性显露。更关键的是,巴拿马港口已成“定时炸弹”——特朗普政府联合贝莱德CEO拉里·芬克,一边施压巴拿马政府,一边开出高价接盘。李嘉诚或被迫“站队”,但选择与霸权共舞,终将背负历史骂名。

对李嘉诚而言,这简直是“危机变商机”的经典操作:既避免卷入中美地缘冲突,又高位套现转型新兴领域。

对比荣德生“宁死不离大陆”的抉择,李嘉诚屡次“撤资跑路”的形象深入人心。

《大公报》尖锐指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生意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

“与其挽留,不如目送”——这句话虽然没有官方认证,但恰好戳中了大家的心声。

从十年前的“别让李嘉诚跑了”,到今天的“五问灵魂拷问”,这位华人首富的商业帝国屡屡因“撤资”陷入争议。

当华为、比亚迪在围堵中崛起,李嘉诚的选择却让国人痛心:“没有国哪有家?商人可以逐利,但不能没有底线!”

历史的答案早已写下:唯有将企业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能赢得尊重。而那些在关键时刻“向宽处行”的人,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抛弃。

今日话题:如果国家需要,你支持企业家牺牲短期利益守护战略资产吗?评论区见!



0 阅读:16

纪个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