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贡茶

神州茶韵 2025-04-25 08:57:39

唐代的贡茶推崇义兴(今江苏宜兴)阳羡茶、湖州顾渚紫笋和四川蒙顶茶,而到了宋代则以建安为贡茶之上品。

贡茶之采摘:惊蛰前开园采茶,“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传观。”古时采茶要求于今不同,现在要求不能采带露茶,而宋时采贡茶必须在清晨,强调“不可见日,侵晨则夜露未稀,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茶之膏腴内耗,受水(按指制茶前再以水洗)而不鲜明”。“故每日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山有打鼓亭。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晨刻则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

入园采茶的人,要求选招当地熟知茶事的人。采茶要求以“甲而不以指,以指则多温;以甲则速断,而不柔。”宋徽宗所著《大观茶论》曰:采茶“以黎明见日则止,用爪断芽,不以脂柔,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徽宗皇帝这一要求则更高更严,要求每个采茶工随身自带新汲清水,将每得一片茶芽随时投入水中,以保持其鲜洁。

贡茶之焙制:焙制贡茶共分: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多道工序。在拣茶时,茶工要精心剔除影响茶味和茶色的紫芽、白合和乌带。然后再从中分出水芽、小芽和中芽。如初造龙团胜雪白茶,以其芽先蒸熟,置之水盆中,剔取其精英,仅如针小,谓之水芽,是芽之最精者也。

最消耗工时的则是研制珍品贡茶。以蒸熟之茶芽,置于盆中,分团酌水研磨,按不同品目,水次均有定数。如研制“胜雪白茶”为十六水;拣芽为六水;小龙凤为四水;其余贡茶品目皆为十二水。自十二水以上者,身强力壮的研工每日只能研一团;自六水以下者,每日研三至七团。要求每水“必至于水干茶熟而后已。水不干,则不熟,茶不熟则首面不匀,煎试易沉。故研夫贵于强而有力者也。”而研茶所用之水,是取自凤凰山凤凰泉(一名龙焙泉、又名御泉),其泉水清且甜,昼夜酌之不竭。贡茶在焙制过程中,要求也极为严格。按照不同品目,将已研好、制成不同等级的茶膏盛于薄厚、规格不同的跨内,在适当的火温下进行烘焙。

宋代贡茶中的超级绝品:据《北苑别录》载,周密所记在南宋孝宗乾道、淳熙(1165-1189)年间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北苑试新,方寸小跨,进御只百跨。最里层护以细软黄罗;第二层以柔软的蒲草包裹;第三层再以双层黄罗包封,封口处盖有漕司的朱红印记;然后再装入朱漆小匣,并加有镀金小锁;最外一层是以细竹编织的精巧小竹笼加以保护。贡茶包装达六层之多,可谓精美绝伦。内装乃雀舌冰芽所造之“龙焙试新水芽”,一方寸小盒,仅可以供数瓯啜饮之珍茗,其价值达四十万钱。此特级珍品,专供皇家御用。偶有一、二赏赐宠臣,获者视其如珍宝,分片以针线穿连,再转赠至交同僚,亦均沾圣恩,以为奇玩,珍藏不舍。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