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德国内政部长费泽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两步走”从德国移动网络中移除中国组件。
费泽表示,作为第一步,德国电信运营商将于2026年前移除电信核心网络中的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供应商的组件,第二步是在2029年前,移除接入和传输网络中的中国组件,例如基站。
费泽称,政府已同德国三大移动网络运营商就上述计划达成一致,接下来还将签订正式文书,以法律形式确定这一进程。
有关德国禁用中国技术的争议最早开始于2019年,背景是美国政府骤然升级对华为的打压。当年3月,美国驻德国大使向德国联邦经济部发出一封正式信函,信中威胁德国必须禁用华为,否则将限制与德国的情报分享。这正是德国的软肋,二战结束以来,德国严重依赖美国情报服务。
德国非常反对排除华为。默克尔在德国联邦议院公开表示:“我反对将任何单一的公司排除在德国5G网络建设之外”,她出于德国自身利益坚持这一立场,“没有收到中国政府方面的压力”。
但面对美国的胁迫,“小兄弟”德国无力拒绝。特别是在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纷纷听从美国指挥,以各种形式限制对华5G合作之后,德国能尽的最大努力,就是以拖待变。一直拖到2024年,靴子终于落地。
一向主张对华强硬的德国内政部长费泽称,排除华为和中心组件的决定“是对欧洲最大经济体一个重要的防护”。不少欧美媒体称,华为在德国业务占其在欧洲业务的约四分之一,德国禁令一出,对华为的打击一定很大。
笔者却认为,德国此举损人有限,却必定害己。以华为为例进行说明。
将于2026年前“完成清理”的核心网络,本来就不是华为的主要阵地。据德媒估算,华为80%以上的5G网络设备是在接入和传输网络,这部分将在2029年前移除。这个时间节点给华为预留了5年的缓冲期,如果从2019年算起,缓冲期长达10年。这对于更新换代极快的电信行业而言,打击力度恐怕要打问号。
但是“零中国”策略对德国而言,确是结结实实的一拳重击。从成本上看,据德国之声报道,中国产品在德国5G网建设中的占比已经高达60%,大规模更换组件成本非常高。德国网络运营商纷纷表示负担不起,要求政府买单。这对于预算紧张的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实用角度看,拆了华为,就只能用欧洲本土设备,爱立信和诺基亚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贵替”。2G到4G时代,两家通信设备商本是“北欧双雄”,凭借大量专利技术成为“北欧双雄”。但在5G时代已是昨日黄花,技术落后、费用高昂、服务滞后。德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沃达丰表示,欧洲目前任一家电信设备供应商都无法迅速取代华为。
从长远发展看,破坏对华合作气氛十分不划算。德国内政部宣布“禁令”后,中国外交部和驻德国使馆第一时间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以“安全”为由排斥中国通信企业,将严重破坏合作气氛,对中德各领域合作产生负面外溢影响。据德方统计,十年来中德双边贸易增长超过160%,中国连续8年是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创纪录的119亿欧元。
损人八百,自损一千。无论是出于外部胁迫,还是自己一时糊涂,都将令后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