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无法通过年检的问题车辆,换个省份就能“起死回生”?近日曝光的汽车年检乱象,上演了一出“跨省通关”的荒诞剧。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带病”车辆,在本省检测站屡屡碰壁后,竟能在邻省检测机构轻松拿到“健康证”。这是将道路交通安全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一些汽车检测站推出“你来包过”的揽客“绝招”,以质量放水换取市场份额;车主则乐得“花小钱、避大修”,在作弊手段的掩护下蒙混过关。这一场汽车检测机构与车主心照不宣的“双赢”游戏,将导致市场秩序和公共安全双重承压。一方面,技术标准和质量水平沦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恪守底线的正规机构陷入生存困境;另一方面,不合格车辆“带病上路”,不仅损害群众环境利益,更危害驾乘人员和其他车辆行人的生命。
这反映出跨省车检监管体系存在漏洞。现行机动车检测采用属地管理,但受制于地方执法力量和技术能力,各省检测标准执行力度参差不齐。面对监管漏洞,一些检测机构利字当头,篡改设备参数、伪造检测数据,为问题车辆披上合法外衣。
破除年检乱象,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必不可少。相关部门应善用技术赋能,通过远程监控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不断提升监管效率,尽快堵上执法缺位,让任何敢于铤而走险的汽车检测机构得到处罚。还应建立跨省合作的检测监管平台,强化检测机构、问题车辆动态管理,通过标准对齐、数据共享,让检测记录实时联网、随时追溯,构建“一处失信、全国受限”的监管网络,让违法检测机构、违规不合格车辆无所遁形。
破除年检乱象不能止于个案查处,更需要建立制度层面防护网。唯有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才能彻底终结问题车辆的“跨省通关”,让年检制度真正成为守护道路安全的钢铁防线。(作者:李思隐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