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CBA 季后赛广东打上海这场球可真是热闹,球迷们都快把微博热搜给刷爆了。事情起因是上海外援洛夫顿在比赛里被广东小将徐昕来了记大帽,结果裁判没吹犯规,这事儿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我平时也算半个篮球迷,看了回放也跟着犯嘀咕 —— 这球到底算不算犯规啊?
咱们先回放一下那个争议动作。比赛第四节还剩八分多钟,洛夫顿突破到篮下准备上篮,身高 2 米 20 的徐昕像弹簧似的蹦起来,长臂一伸把球给扇飞了。从慢镜头看,徐昕的手掌确实蹭到了洛夫顿的手腕,但问题在于,这到底是先碰到球还是先打手呢?
说句心里话,现在的篮球规则有时候真像松紧带。按照国际篮联的 "球手一体" 原则,防守球员要是先碰到球再碰到手,那就算干净盖帽。就好比你伸手去接飞过来的羽毛球,先碰到球再碰到球拍,总不能算犯规吧?可实际比赛里,裁判的判罚尺度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去年辽宁打广东那场,吉伦沃特投三分时跟李晓旭几乎没身体接触,结果被吹了犯规,网友们都调侃这是 "空气哨"。
这次争议也让我想起网友经常说的那句话:"CBA 裁判的眼睛是 X 射线做的?" 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球迷对判罚透明度的不满。就拿徐昕来说,这小伙子本赛季场均能送 1.4 个火锅,封盖成功率高达 65%,他那长臂就像移动的篮筐守护者。可这么出色的防守,为啥总被质疑呢?
再看看洛夫顿这边,常规赛他可是拿过最佳国际球员的。但季后赛强度一上来,他的命中率直接 "跳水" 到 35%,罚球更是惨不忍睹,四罚一中。这就好比一个神枪手突然患上了手抖症,让人看着着急。有球迷开玩笑说:"他这罚球姿势,跟端着机关枪扫射似的。"
现在网上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裁判在搞 "主场哨",另一派则支持判罚正确。我觉得吧,这事儿得从两方面看。一方面,CBA 裁判确实需要提高判罚一致性,不能像变魔术似的,同样的动作有时吹有时不吹。另一方面,球员也得适应高强度对抗,总不能一碰就喊犯规,那篮球就变成 "摔跤比赛" 了。
G2 移师上海主场,估计裁判压力不小。要是再出现类似判罚,不知道球迷们又得掀起多大风浪。最后我想问大家,你觉得徐昕这球该吹犯规吗?要是你当裁判,会怎么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