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中美关税大战: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和拉动内需迫在眉睫

猫哥知识分 2025-04-12 04:11:09

有人在评论区指责猫哥上期分享内容,甚至用到了屎尿屁等污言秽语,还有理智型的指责。主要就是说,猫哥脑子有病,猫哥支持中国反击美国的对待加关税,你考虑过那些从事外贸的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吗?你有办法拉动内需吗?

我只能说,你说的没错,说的对,但是你的目光过于短浅和自以为是的滥用你的善良了。首先,中国的发展过去的确是主要依靠外贸,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关心国家政策和有远见的人,你就知道,中国早已经布局改变这种经济模式了,有一个新词叫做“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吗?

因此,要从国家利益和战略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

而且你们不是问我,我有什么办法拉动内需吗?那么好吧,我就浅薄的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

来,跟着猫哥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精彩点评在评论区。

今天我们来分享的题目是《深度剖析中美关税大战: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和拉动内需迫在眉睫》

说实话,以我的水平和能力,别说我出主意拉动内需了,我连我家的内需都拉不动了,但是借着这次对待关税大战,就聊聊吧。

特朗普与对等关税始作俑者背后策划者纳瓦罗

一、中美关税大战的本质

中美关税大战,表面上是一场贸易摩擦,但其本质,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经济霸权,试图解决内部一系列棘手问题而发起的一场“战争”。美国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失衡,过度依赖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务业,制造业严重空心化。就拿数据来说,202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仅只有11.3%,大量生活必需品都得依赖进口。过去,美国长期依赖中国的廉价工业品来抑制通胀,像中国生产的服装、玩具等日用品,在美国市场那可是占据了极大份额,实实在在地帮美国平抑了物价。同时,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政府的债务问题。然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美国觉得这个原本共赢的体系让中国成长得太快,威胁到了自身的霸主地位,所以才发动了关税大战,妄图把中国踢出原有的经济体系。

而且,特朗普也在2018年的那次中美贸易战中尝到了甜头,这次等于是故技重施。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这次是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是从2018年以后,中国就对此做了相应的布局和调整,因为请你相信“身居高位者无庸才”,何况还有那些专业人士和分析人士的推演和计算呐?二一个就是美国确实是弱了,一说到美国弱了,就肯定有人心里不舒服,但是这次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贸易战就非常说明问题。

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以来,都是强则自由贸易,弱则关税壁垒。美国的实力已经不是最强了,搞如今这样的操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且即便不是特朗普搞,也会有别的美国总统来搞的,只是特朗普把这个进程提前了。

二、对中国外贸为主经济模式的影响与思考

这关税大战对中国以外贸为主的经济模式冲击可不小。回顾过去几十年,外贸在中国经济里那绝对是重要支柱。2006年,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4.2%,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经济活动都和外贸紧密相关。但过度依赖外贸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就比如说浙江的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它们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主要靠低价竞争来获取订单。2018年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浙江部分纺织企业的订单量一下子就下降了30% - 50%,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而且,太过重视外贸对我们自身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其实咱们早就该预见到今天这种局面,就应该提前考虑拉高内需,释放国内消费力。要提高内需,就得遵守劳动法,提高GDP中的消费比重,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和能力去消费。但这样一来,可能会降低我国工业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往为了保外贸,我们压低自己的收入,拉长工作时长,甚至降低税收,这种模式在发展早期还行得通,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继续这么“卷”明显不行了。所以,不是说外贸不行,而是外贸并不是以后主要发发展方向了。

真正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是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这个问题今天不展开了。我们聊聊与我们老百姓相关的,大力挖掘内需,改善内部环境的话题。

挖掘内需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挖掘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需要大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二是挖掘消费力,那就得提高收入。可这增加空闲时间和提高收入,都和外贸发展存在一定冲突。正是因为保外贸是一条短期内明显有效的路径,我们一直陷入这种路径依赖,对内需的挖掘总是犹犹豫豫,导致了现在的一些问题。

其实大家都知道,提振消费,根本据不用过多的刺激,连小孩子都喜欢逛超市去购物,更何况有着无线欲望的社会属性的成年人呐?只是有太多的负担和不稳定性,倒逼人们不得不存钱以应对不时之需,这包括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养老等等诸多的问题。

那么中国拉动内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呐?其实明摆着的是社会负债率高,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机制不稳定,还有就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造成的消费不振。

因此消费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总是说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但是在一些地方这仅仅是个口号而已。拉投资的时候信誓旦旦的宽松和包容,一旦投资盈利后,很多地方政府就会巧立名目,说巧取豪夺有些过分,但是很多做法另投资者心寒。

再有就是地方的政令莫名其妙,甚至朝令夕改,最近网上很有争议的河北三河市,要求禁用黑白红做招牌的事情,就很是让人费解,最新消息是,又允许自行自愿改回来。几年前的北京也干过这样的事,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招牌和所谓的封墙补洞拆违建也是搞一半,又不弄了。这样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失去了公信力的同时,也是破坏了投资者的信心。

全国搞的创城活动,一拍脑门就这里禁止,那里拆除,令基础老百姓失去了创业和维持生计的小生意。

大家都说卷,也都在卷。卷有个人自己过高的生活品质提高的欲望原因,也有社会运行和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原因。当一个社会机制逐渐向什么服务和福利保障,都需要个人负担过多成本的时候,没有人敢于花钱。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大家都明白了,虽说现在的医疗保险体制已经相对完善,并不想有人带节奏说的那样没人性,一般情况下一般的家庭也是负担的起的,但是这里最大的花销是必须要请“护工”,不要说长期,就是短期一般家庭也是压力山大,这过去都是护士工作。现在都甩出来外包层层赚钱了。

还有就是养老院的负担。公立的估计等人都没了,你都没有排上号。私立的一般人的工资都不够一个月的费用,这还没算你要请护工的费用。

这仅仅是现实中的一两个例子。

当一个社会都为资本和利润运转的时候,让大家哪里有信心去消费?

要想拉动内需,就是要让老百姓敢于花钱,而敢于花钱的前提就是对社会保障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并且能够相对轻松的赚到钱,才舍得和敢于花钱。

说到“卷”的问题,一些惯性做法也应该进行调整。比如说考公现象,很多人不求创新和创造,就想着躺平,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有消息说,有多少硕士和博士去考公,宁愿去当一个街道干部,甚至是环卫单位员工,也要考公。所以,这种看似公平的多大年龄都可以考公的政策等,看似给了更多的人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也是在降低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不就和范进中举一样的结果吗?

过去的科考的确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但是又有多少人为了躺平而失去了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啊。

因此,他们代表的是社会的精英,,这一类的高学历人才都往这独木桥去卷。大的个人负担和社会环境的束缚,就很难出现更多能够创造社会价值,拉动就业、拉动内需的社会氛围。

还是那句话,当整个社会的中下层人群,对生活的基本保障和失业、养老等问题失去信心的时候,拉动内需就是一个口号。

因此,这次的中美关税大战,正是中国重塑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战略机遇。

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讲,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等待挖掘。2020年,中国GDP超过1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也超过1万美元,居民消费潜力巨大。要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内需上,比如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目前约43%,远低于美国的67%),提升社会保障覆盖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能激发消费活力,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所以说,这场关税大战看似是一场危机,但实则是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重要契机。咱们得坚定步伐,挖掘内需,改善民生,落实劳动法,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位,放心吧,我不是用了短短的四十年让中国翻天地覆的变号了吗?相信这次中国也一定能够胜利,让你我过上更好的生活。

你认可猫哥的分享吗?哥们们姐妹们,让该吃吃该喝喝。我也希望只会骂人的那几位也能看到这个分享,希望对他们的认知和困惑有所帮助,至少要知道张嘴就屎尿屁的不仅没素质,而且也毁福报。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你觉得猫哥说的对吗?请留言转发。

祝大家顺利,祝大家发财。

0 阅读:0

猫哥知识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