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发文表示:
“前段时间,小米新一轮的增发融资的新闻,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只是没想到,很多人不知道香港股市最常规的操作,居然有‘雷军带头减持小米股票’的惊悚言论。”
王化解释称,港股增发,先将大股东自己持有的股份配售给独立的第三方投资者,然后公司再给大股东相同数量的新股,这样可以大幅度缩短了交易流程。这个操作绝对不是大股东减持股票。
我的驳斥: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这种操作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大股东减持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股东的持股数量没有减少,但实际上通过将股份配售给第三方投资者,大股东已经实现了对股份的实际减持。
我们将王化所说的流程分解动作来细看细品:
第一步,大股东将自己持有的股份配售给独立第三方投资者。
什么“独立第三方投资者”?就是股票的买家(Buyer),对应必有一个股票的卖家(Seller)。
这一步,国内A股的散户很清楚的,它叫什么?A股叫“大宗交易”。
市场防着大股东私下交易,不仅自己抛售,还顺带冲击股价。要求大股东可以私下谈买方,但交易过程必须放在明面上,放在公开管道,接受监管。
大股东通过定向配售,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出售给独立第三方投资者,从而获得现金收入。
实际上是大股东在减持自己的股份,因为股份的所有权已经从大股东转移到了第三方投资者手中。
只要有买卖动作,大股东减少了股份数量,哪怕只有一秒钟,就是减持了。
第二步,公司再给大股东相同数量的新股。
这个动作叫“增发”。
公司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向大股东发行与配售数量相同的新股。
别玩什么数字游戏,大家都不傻的。这个动作虽然使大股东的持股数量保持不变,形式上保持了“皇帝的新装”,但在会计账目上,这些新股是新发行的股份,公司的总股本增加了。
雷军手中的“纯牛奶”股份预先销售一部分,然后增发补充了掺水的牛奶,前后牛奶数量保持不变,但牛奶干货变少了,变少的那部分对应雷总自大宗交易获得的现金。



接下来我们说实质影响。
首先,小米的股价是在最近2年的历史性高位上,这点大家都知道,雷总也知道。
其次,一般科技股股价逢高则跌,必有投资人套现,落袋为安。这里还涉及到小米股价未来的趋势判断,则是见仁见智。
谁判断最准确?一般认为,内部人掌握更多信息。雷总逢高出货,无可厚非。
但这种操作愚弄散户可以,王化PUA不懂财务知识的人可以,骗机构和市场主体很难,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大股东对公司的信心不足,从而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重申一下,这种操作在实质上属于大股东减持行为,要受到证券监管机构的关注和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这两部法律是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框架,为大股东减持行为提供了基础的法律依据。
《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将“大股东”定义为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的股东,并对减持行为进行了详细规范。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2025年修正),该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大股东减持的具体规则,并详细规定了减持比例限制、特殊情形限制和穿透式融资三种情形的监管。
另据香港联交所的规则,上市公司在进行股份配售和增发时,需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确保投资者能够了解交易的实质内容。
相关案例分析:
证监会相关学习中提及:
2024年10月24日,中远海控(01919.HK)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远海运集团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H股1.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6%。这次减持是通过配售给独立第三方投资者完成的,而不是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出售。
尽管中远海控的公告中提到这次减持是通过配售完成的,但实质上仍然是大股东的减持行为。
操作在市场中并不罕见,但仍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要求。
雷军被市场封为“雷神”,广大消费者对小米集团代表的新商业势力表示关注、关切和喜爱。
作为职业经理人,更要丰富自己的学识,本着对雇主和对市场双重负责任的态度,客观表达,忌讳不懂装懂,更不应该扭曲事实,出于公关目的误导他人。
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的信任来之不易。可以跪舔强者,这是个人选择,但不要违背学术良心,欺瞒弱者。
雷军个人品牌巨大的问题是“欲戴王冠,必承重负”。企业家个人形象与集团捆绑过深,纠缠在流量炒作和粉丝营销中难以自拔。
公关人如果职业一点,应该不PUA,不夸大,不欺凌,积极保护欣赏、信任雷总个人品牌的散户,公平公开公正表达小米创业的价值观和精神情操。
雷总是人,不是神,理解他有正当的物质追求。
套现就套现,投资十年了还不允许套现,股市未免不通人情。
如此“科普”,旁若无人,粉饰太平,缺乏维护弱者利益的责任感,显得很虚很假。